我站立的地方就是阳泉
——观电影《铁血阳泉》
我站立的地方就是阳泉
——观电影《铁血阳泉》
电影《铁血阳泉》讲述的是1947年阳泉解放建市后,救助饥荒、清匪反霸、恢复工业、发展生产等一系列故事。影片里,我们不仅看到了熟悉的山、熟悉的街、熟悉的院和熟悉的人,还看到了历史尘埃中那些不熟悉的事件——那是每个阳泉人都应该知道的往事。
这些年,提起阳泉,大概全国人民都知道李彦宏和百度,刘慈欣和《三体》《流浪地球》,但有多少人知道,这里还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城市;是出版、印刷《人民日报》的城市;是赶着毛驴为西柏坡的党中央、毛主席送炭的城市;是为全国建设输送了400名南下干部的城市。《铁血阳泉》就是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传递这些历史的信息,那些像金子一样的历史在影片的淘洗中,闪耀着熠熠光辉。
我有幸参加了《铁血阳泉》的首映式,观影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编剧客串神形俱备。《铁血阳泉》原名《中共第一城》,剧本由阳泉市文联主席侯讵望创作。从剧本创作到电影制作,历时5年,为了讲好“阳泉故事”,侯讵望九易其稿。并且,还在剧中客串了日伪翻译官。翻译官的镜头总共也不过五六个,但是,侯讵望的出演可谓神形俱备,特别是日伪一众人等从炮楼出来,挤踏中翻译官的眼镜落地,他摸摸索索地戴上眼镜从破碎的镜片中望向天空——惊恐失措的眼神、支离破碎的天空:天变了!散场后,很多朋友在交谈中都提到了这个镜头——实实堪称经典。
万人参与演出,或许你就在其中。据了解,《铁血阳泉》在阳泉有130多个拍摄场地,参演群众5千人次以上,加上提供各种服务的人员,达万人之多。观影时,我拍摄了几个群众演员的图片发进朋友圈,没想到,电影还没结束,就看到有朋友发给我圈点过的图片。原来,她就是那个还算显眼的群演。阳泉人看《铁血阳泉》自然有说不出的亲切感——三矿棚户区、平定岩会炮楼、郊区三都村庙前广场、小河村石家花园、娘子关景区、翠枫山景区、盂县水占村大峡谷……或许,你家门口的那块石头都进了电影也未可知呢。
电影情节设置巧妙,多年的“哑巴”会唱歌。从总体上讲,影片多采用俯拍镜头,并且人物特写较多。场景的俯拍,很好地突出了影片的叙事性,并且给观众一定的心灵冲击;人物的俯拍,不但让特务们显得渺小猥琐,而且也渲染了他们的无助和末路。影片多条线索推进,我觉得观众最喜欢的应该还是“谍战”情节,刚刚建立的城市百废待兴,也谍影重重,特务们各种伪装身份逐渐暴露,地下党的身份也一层层揭开。共产党员刘水河,直到他死死抓住搞破坏的敌特分子不放时,观众才明白,原来这是地下党;哑巴栓柱,当观众已经从心理上习惯了他的眼神交流时,当有人让他带头唱歌,栓柱放声高唱“前进前进前进……”的时候,我相信,影院里惊讶的一定不是我一个人。
阳泉,这座红色革命城市,你知道的有多少?阳泉,这座生你养你的城市,你了解的有多少?去看看《铁血阳泉》吧,让我们为自己的城市骄傲!
张晓萍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