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千秋忠义魂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太原市羊市街关帝庙。王瑞瑞摄


  作为一个山西人,总是为山西而自豪。五千年灿烂而厚重的文化令我陶醉,源远流长的河东文明始终激扬在心中。而那个践行春秋大义、独步千秋的关羽——关云长足以让山西人为之骄傲,让中国人为之敬仰,让世界为之赞叹。
  无论在将星闪耀的中华大地,还是荟萃世界军事史名将典籍里,似乎没有一个能像关公一样具足忠、义、仁、勇精神,儒、释、道三教并尊,穿越千年,超越国界,超越种族,激荡在当下和未来的时空里。成为联系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和精神图腾。也是人类社会、普适世界的道德典范。
  回望风云,策马奔腾而来的关公形象萦绕脑海,疾恶如仇,除暴安良;勇冠三军,所向披靡;忠心赤胆,正气凌霄;视死如归,大义参天。他手中的青龙偃月刀寒光闪耀,飞身赤兔一路孤勇向前。在暗淡的刀光剑影里,远去的鼓角争鸣中,穿越连天的风雪和漫漫的黄沙古道,驰骋疆场,征战群雄,搏杀在异乡的土地上,他的须髯逆风飘逸,霜染发际,烈士暮年,丹心可鉴。
  英雄远去,忠义精魂不朽。关公已经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文化标识和伟岸形象。惟忠惟义,至正至刚。他的身后汇聚无数的传奇。关公文化已经成为一道文化奇观和独特的文化现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牵涉9个一级学科并延及28个二级学科。涉及人文社会等众多领域。具有多学科、综合性、交叉性、立体性等特点。历史上无论是民间信仰还是国家信仰,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记忆,融进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在中国的城乡、街巷,乃至世界的许多地方,关公文化遗迹、民俗遗产、庙宇建筑、匾额楹联、碑刻勒石、典籍资料、影视图书、戏曲诗文、商号店铺、居家厅堂,都有关公文化的印记和身影。
  关公文化在历史的时空中,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郁郁苍苍。以运城关帝家庙、祖庙为根为干,沿洛阳、当阳一路生发成为福建东山、泉州关岳庙,石狮大仑德义庙……直至遍布世界各地。无论身处何处,一直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历经上千年历史流转,积淀在这些庙宇里的是无数人的美好愿望和真心期待。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内多地见证了络绎不绝的海内外信众往返运城关帝祖庙、河南洛阳关林、福建东山等地朝圣的热潮和盛况,更加体会到关公文化在海内外深入人心的影响力。
  那年行走在宝岛台湾的街巷,几乎处处能看到关帝庙和关公塑像的身影。在日月潭文武庙,那些虔诚的老年人或时尚的男女自然祈祷的情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同与一个长者在静静地交流,一切是那么心领神会。在融合中西、庄严宏伟的台中禅寺,我被那尊敦厚硕壮、浑然朴茂的石质砂岩关公坐像深深震撼。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在弥漫,柔和的光和自然本色的关公坐像令我在刹那间穿越黄土高原、黄河、太行山、中条山、荆楚大地,一个个英雄往事浮想联翩地出现在强大的场域里,正气凛然,浩气勃发。据资料介绍,整个台中禅寺由台湾著名的建筑师、101大厦的设计者李祖原规划设计。台湾的关公文化兴盛,远远超越了我的想象。据说,在台湾与其他民间诸神、佛、菩萨共祀的关帝应在万数以上。
  山西是关公文化生发的本土。据现有的资料显示:山西省在册登记关帝庙2780余座,仅运城市关帝庙就380多座。其中始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的解州关帝庙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始建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规格最高的关公文化遗迹古建筑群,被誉为天下关庙之祖、武庙之冠。这里已经成为世界各地海内外华人的朝圣之地。一年一度的关公文化旅游节至今已经连续举办34届,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节庆品牌。河东运城也因为关公而荣光,目前正在创建“关公故里”5A级景区,积极开展“关圣文化史迹”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全力以赴打造知名的文旅目的地。
  2023年开春,我曾经连续数月奔走在山西11个市的上百座关帝庙,实地感受了有些地方“村村有关庙”的震撼和关老爷的强大魅力。即使在最偏僻的村庄,目不识丁的乡间老人或者三岁小儿,只要看见他的造像、听到他的名号,都会礼敬有加。村里的关帝庙也被人亲切地称之为老爷庙。在大山深处寂寥的村落里,看到或大或小的关帝庙,如同一个默默无闻的沧桑长者,千百年守护在那里。每一座关帝庙都有其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斑驳不清的碑刻里,在年迈长者的记忆里。这些庙宇,承载的是一方乡土的记忆,见证的是一个村庄的变迁,包容的是万千村民的喜怒哀乐。
  从民间崇拜到国家祭祀,无外乎关公的忠义精神。明清时期,北京城里云集116座关帝庙。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中曾说:“关庙自古今,遍华夷。其祠于京畿也,鼓钟接闻,又岁有增焉,又月有增焉。而独著正阳门庙者,以门于宸居,近左宗庙、右社稷之间,朝廷岁一命祀。万国朝者退必谒,辐辏者至必祈祢也。祀典:岁五月十三日,祭汉前将军关某。先十日,太常寺题,遣本寺堂上官行礼,凡国有大灾,祭告之。”当时应该是关公文化晋升国家信仰的顶峰时期。
  正阳门关帝庙有天下第一关庙之称。尽管面积不大,但是其历史意义非同凡响。在大明帝国的国家意志里,关公从宋代敕封“义勇武安王”战神,开始升格为护国之神。
  “关公庙貌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168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关帝庙3万余座,仅日本和马来西亚就有关帝庙1000多座。这些宝贵的关公文化遗产,应该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关公文化传播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充分表达了现代社会人们对关公的忠义精神的高度认同、敬仰与崇拜。
  关公从一介凡夫平民,一个草根英雄,创造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文化传奇。关公的影响力、凝聚力和生命力历经1800多年而不衰,历久弥新,历久弥坚,在世俗的尘烟里、庙堂的香火中静穆而威严地存在着。为什么千百年来有如此广泛的尊崇者?现在看来,关公似乎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心灵寄托,凝聚着人们的祈祷和期许。关公在遥远的历史深处和现实的世界里树立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忠义榜样和道德标杆,他是一个真实的、勇猛的、正义的英雄。于右任先生为关公庙题的一副楹联:“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便是最好的注解。

郁旭光

(责编:温文、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