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端流年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一个工作日下午,我忽然收到父亲发来的几张照片。定睛一看,是一幅刊发在老年刊物上名为“峨眉金顶”的水墨画,古朴雅致、意境深远,让人眼前一亮,作者一栏赫然写着父亲的名字。
  欣赏着父亲的画作,回忆一下把我拉回到了40多年前。那时,父亲还是钢铁厂的工人,凭力气挣钱吃饭。繁重工作之余,他热爱绘画,还主动承担起厂里黑板报的绘制工作。
  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父亲忙完一天的工作,顾不上休息,一手扛着木梯凳,一手端着一盒粉笔,腋下夹着绘图三角尺,就直奔厂房外的黑板墙。盛夏的傍晚,空气中没有一丝凉风,酷热难耐。父亲踩在高高的木凳上,手握粉笔,落笔时而有力,时而轻柔。汗水顺着他被晒得黝黑的脸颊淌下,不一会儿就浸湿了衣衫。
  “歇会儿吧,这天气太热了。”路过的工友劝父亲,他却摆摆手说:“那可不行,画画需要一气呵成。”每画一会儿,父亲都从高凳上跳下,站在远处仔细端详,口中还念念有词,再登上高凳去精心修改。夕阳的余晖洒满了天空,红色渐渐淡去,变成了温暖的橙黄。父亲站在高高的梯凳上,背影被拉得很长很长,与傍晚的余晖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深深地印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父亲不仅为厂里画黑板报,在家也时刻想着练习画画。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父亲总是把家里用过的纸包装袋、香烟盒轻轻地拆开,用手摩挲平展,压在床铺下。等过几日,各种包装纸被压得平平整整后就成了他的画本,一截小铅笔头就是他的画笔。
  画画时,父亲总是先望向窗外,凝思一会儿,忽然又收回目光,像是得到了什么灵感,神情专注地画起来。父亲手腕总是那么灵动,下笔轻快,笔尖在布满了深深浅浅折痕的包装纸上沙沙作响。有时候,父亲一边画,一边将画里的故事娓娓道来,我童年的许多快乐时光,都是在父亲画的“故事画”里度过的。
  父亲辛苦劳碌了大半辈子,却从来没有搁置手中的画笔,始终保持着对绘画的热爱。如今,已70多岁的父亲还报名了老年大学绘画班,每次上完课回到家,他就像个听话的孩子,小心翼翼地铺开画纸,拿出画笔,一声不响地埋头练习,仔细揣摩老师讲授的画法。父亲的画作已多次在各类画展中参展、获奖,甚至出现在报刊的一隅。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画画就是父亲在漫长的人生舞台上一次次精彩地起舞,未曾辜负,唯有热爱。

张建荣

(责编:温文、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