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中有山河莽荡
——读《山河袈裟》
人心中有山河莽荡
——读《山河袈裟》
“《山河袈裟》我写了十年,是我的口供、笔录、悔过书。”作家李修文称,“《山河袈裟》让我觉得脱胎换骨”。
《山河袈裟》究竟是一部什么书,竟然让作家产生脱胎换骨之感?2017年伊始,李修文的首部散文集《山河袈裟》正式公开出版发行,2018年荣获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
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一个个故事断断续续,《山河袈裟》却有让读者一旦进来了,就不愿再出去,或者无力再出去,即使它有疼痛感,这疼痛感愈发让你感受到人性的真实。因为这些关乎热血、关乎眼泪、关乎生死的文字,这些“烟火里的传奇”,全都属于那些现实生活中的行路人。
他的文字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够将读者带入到他所描述的世界中,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其中的情感与氛围。
书中每一个故事背后的真实就像一个个小人物,有血有肉,丰满至极:被大雪感动的一对老夫妇,电信局临时工老路,黄河边一群唱着歌谣的陌生弟兄,荒岛上的倔强少年莲生,把病房当成课堂的岳老师,地震后在祖父怀里睡着的小女孩,一个失败的小说家和刚刚辞职的医药销售代表的15里夜路……作者带着“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细致观察着那些平凡人,那些人生中有过片刻交集的人,他们真实的悲欢离合。
他用尽笔墨记录了世间普通人的情感和尊严,就是这些人:病危的孩子每天半夜里偷偷溜出病房看月亮,囊中空空的陪护者们想尽了法子来互相救济,被开除的房产经纪在地铁里咽下了痛哭,郊区工厂的姑娘在机床与搭讪之间不知何从。阅读他的散文,你能体会到鲁迅曾说过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都与我有关”的精神与境界。
作者不仅是一位观察者,更是一位参与者。他以第一人称深入到这些小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他们的故事和情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这些小人物或许身处困境,或许遭遇不幸,但他们从未放弃对生活的信仰和追求。他们的故事不仅是自己的故事,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事。
《山河袈裟》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与脆弱,也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读过《山河袈裟》,让我们看到,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人性的光辉和温暖永远不会消失。
董全云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