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四,掸檐尘
腊月廿四,掸檐尘
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有一种习俗流传千年依然生生不息,每逢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会进行一次大扫除,这就是人们熟知的腊月廿四“掸檐尘”。这个习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从上古尧舜禹的年代开始,就有春节扫尘的习俗。汉语中“尘”和“陈”同音,年前扫尘就是“扫陈”,寓意把一切晦气、陈旧清扫出去。
过去的人们扫尘的工具也很有意思,除了基础的扫把,还有专门扫高处的长扫把。年前人们会用新稻草做一把扫把,绑上一根长竹竿,打扫完后再把竹竿拆除,留到除夕夜点燃,寓意把扫把星赶走,把霉运烧掉。
中国古代在腊月廿四这天扫尘,是因为在民间有个传说。传说这一天地上的神仙都回天庭述职去了,凡间属于无神监管之地,所以这个时候打扫卫生不会冲撞以前在家的神明,比如居家神灶王爷和门神等。
有句俗语说:“腊月不扫尘,来年招瘟神。”瘟神在中国也属于神仙,诸神下界就位的时候,瘟神也在其中。聪明的中国老百姓很早就发现瘟疫多发与脏乱不洁的环境有关,干净卫生才是长寿有福的秘诀,因此,为了诸神下凡时家里不招惹喜欢脏乱的瘟神,就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关于扫尘,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说故事,道教神话里认为人身上有邪神“三尸神”,三尸神喜欢造谣惹事,在玉帝面前说人间罪恶脏乱、不敬神明。玉帝听后大怒,派灵官下界查看,把罪恶的家庭用蛛网标上记号,除夕夜把所有有蛛网记号的人家斩杀。三尸神见状,就先行下凡把所有老百姓的家里都放上蛛网。这件事被灶王爷知道后,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让人们祭灶之后把家里打扫干净,不干净的家庭神仙不保佑,所以就有了祭灶后扫尘的习俗。
南方人和北方人小年的日子不一样,北方人过腊月廿三,南方人过腊月廿四,但是,扫尘日都是腊月廿四,同样都是在祭灶之后才能扫尘。
这个习俗的背后,蕴含着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扫尘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清洁行为,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它代表着人们对过去的告别、对未来的期待、对家人的关爱、对自己的责任担当。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也日益改善。现代家庭大多使用各种先进设备来完成家庭清洁工作,但传统扫尘习俗仍然深入人心。每当春节临近,家家户户都会自觉地拿起扫帚抹布,投入到这场全民大扫除中。这种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彰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张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