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念头,嫉妒心理,毁美行为

——评扈三娘的婚姻(二)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梁山泊首领宋江为何不娶美人扈三娘呢?他 也是凡夫俗子,也有七情六欲,当初可能也动过此心,其他头领也认为他 有此心: “众头领都只道宋江自要这女子。”(第 48 回)敢说真话的李 逵说得极为调皮: “你又不曾和他妹子成亲, 便又思量阿舅、丈人!”(第 50 回)李逵挖苦他关心扈成安危的话实际上揭开了他内心的秘密。可是, 他有一种本能的自卑感:“(我) 身材黑矮, 貌拙才疏。”(第 68 回), 自然感觉配不上身材修长、面容娇艳、武艺高强的女英雄。另外,他当时 已是年过三旬的壮年男子,而扈三娘正是青春洋溢的妙龄女郎,二者差距 较大。更重要的是,宋江是一个有理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所以,他 立即斩断了此念头。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斩断此情思,不仅贻 [1] 人口实,还会给他这个首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让他在山寨威 信骤降,难以做人,且不要说指挥众人,行军打仗。因此他立即决定(或 早已决定)将扈三娘许配给他当初承诺要为其找一个妻子的王矮虎,虽然 此人相貌丑陋、武艺低下、品性下作,以免此事进一步发酵、扩大,从而对他造成被动的局面。

正由于他有一种较强的自卑念头、清醒头脑,因而这些意识就会向反 方向发展,进而形成一种嫉妒心理。他不仅嫉妒武艺高强、容貌姣美的扈 三娘,还嫉妒山寨中能在武艺上与她对抗或超过她的英雄(除林冲外,还 有阮小七、石秀等人)、相貌与她般配的好汉(例如朱仝、戴宗、张顺等 人)。如果扈三娘与这些人中的任何一个结合, 那他就会失落, 甚至痛苦。 为了排遣这种失落和痛苦,他就让山寨中最娇艳之人与最丑陋之人强行结 合,让她一辈子都不会称心如意。这样以来, 这种嫉妒心理就真的成了“对于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对于他人的灾祸感到快乐”[2] 的一种恨。由是,他的心理不是一般人的“酸葡萄心理”,而是“仇葡萄心理”的恶劣情绪, 并发展为“毁葡萄”的恶劣行为。法国文豪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 有个敲钟人伽西莫多,他外表极为丑陋,但仁爱恻隐、善恶分明,竭尽全 力保护漂亮的吉卜赛舞女爱斯梅拉达。当他彻底认清了克罗德·孚罗洛的 真面目(诱奸爱斯梅拉达不成,便阴险地将其绞死)后,就毫不犹豫地将 那位人面兽心的副主教从高耸入云的钟塔推了下去,使其粉身碎骨,从而 成就了惩恶扬善的高尚行为,显现了见义勇为、爱美护美的圣洁心灵。因此, 他最终与爱斯梅拉达的结合(尽管是两具尸骨合在一起),则是美(心灵 美)与美(形象美)的高尚结合。与此相反,梁山上的王矮虎不仅外表极 为丑陋, 而且行为极为下流, 心灵极为丑恶, 正是在宋江“仇葡萄心理”“毁 葡萄行为”主导下,才将他与姿容美丽、心地善良的扈三娘强行扭合在一 起,因此,他们的结合就是丑与美的畸形结合。这二者在婚姻意义和美学意义上是迥然不同的。

“毁葡萄”行为就是毁美行为。宋江为何会毁美呢?因为他在这件事 情上没有起码的欣赏美的雅心、保护美的善行。欣赏美,是一种感觉与理 解、感情与认识相结合的高雅的精神活动。它主要涉及两个要素:审美能 力和审美对象,而审美能力则受审美对象的制约,关键在于对审美对象的 态度和认知以及由这二者结合产生的评判能力, 它是审美能力的主要表现。 在这场审美活动中,宋江是审美者,扈三娘是审美对象。在宋江心目中, 他可能这样认知扈三娘:首先,她是一个被俘者,既然是俘虏,就应当由 胜利者的首领随便处置,对方是没有任何理由拒绝的;其次,她是一个未 婚女子, 既然她是未婚女子, 随便找一个未婚男子就行, 不需要仔细挑选; 再其次, 她是一个武艺高强者, 武艺高强者一般目中无人;既然目中无人, 就应该找一个武艺低下者与她结合,来消减她的傲气;最后,她是一个标 致的女人,标致的女人一般桀骜不驯;既然桀骜不驯,就应该找一个面目丑陋、品行下流的人稀释她的桀骜不驯。总之,她完全错看了扈三娘这位武艺高强、面容姣美女将军的存在价值,也完全低估了这位富家小姐濡养 的学养才华、风度气韵(小说中这样夸赞她: “天然美貌海棠花”“有天 然标格”[3] ),实际上就是亵渎了美、毁伤了美。俗话说,英雄配美人, 实际上也是美人配英雄。扈三娘的婚姻定位应该是美美与共,相得益彰。 可惜, 宋江不仅没有高雅的审美能力, 更没有真诚的护美善心, 便造成“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的畸形婚姻、违背人性的反常事件。

[1] 贻:留,留给。

[2](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伦理学》

[3] 标格:风范、风度。     

《<水浒>幽微》作者简介

“万木春”,本名宋高欢,1948年出生,山西省临骑县临晋镇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1978年5月参加山西省首次民办教师转正考试,被分配到临猗县角杯中学担任高中语文教师。1979年8月参加山西省教育学院中文函授学习,1984年7月获得毕业证书。1984年11月参加全省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获得高中语文组成绩全县第一名。1986年8月调入临晋中学,直至2008年。

任教期间,勤于思考,多次笔耕,在《语文报》等刊物发表了多篇教学论文,其中《试谈语言中的信息》获得《语文报》优秀论文奖,散文《高考抒怀》获得国家教委科学中心编选的“教学科研创新”论文二等奖。2019年11月28日在《运城时报》上发表了影评《平凡亦感奋,赤心惟报国——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另外,在教学期间还改编了课本剧《鸿门宴》《烛之武的智谋》《触龙说赵太后》《铁窗丹心》等。

(责编:candy)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