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妫姓后裔为陈姓之祖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20240105_a1cd98588384ef809460dece9ac21baa.jpg

20240105_1446111da034713a15fc6d846cd0b122.jpg

漫画 王峰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陈姓是当今中国姓氏人口排行第五位的大姓,占全国人口的4.53%,约54,400,000人。
  寻根溯源
  陈姓起源有五:
  1.出自妫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先人圣王虞舜的后人满于陈,称陈胡公、胡公满,其后子孙以国为氏。
  2.陈胡公裔孙完,因内部纷争,奔于齐,以国为氏。
  3.出于陈国公族后裔。除这一支主系外,在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居陈留者,出自陈哀公之子留;居阳武或颍川者,出自陈湣公之长子陈衍;居固始者,出自陈湣公次子陈温之后陈琏。
  4.齐国王子轸的后裔。秦灭齐后,轸逃到楚国为相,被封为颍川(今河南禹州)侯,是颍川陈姓的开始。
  5.他姓或少数民族改姓而来。据《河南官氏志》所载,隋初白永贵改姓陈,是为万年(今陕西西安)陈姓之源起;据《通志·氏族略》载,刘矫的后裔改陈姓,其子孙居广陵之陈(今江苏镇江东);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改革,将鲜卑之侯莫陈氏改单姓陈,是为河南洛阳陈姓。
  得姓始祖
  陈姓虽然起源不一,但归根到底主要是舜帝妫姓后裔,其世系可追朔至黄帝。
  陈胡公。陈姓来源于妫姓,陈姓人是舜帝的后裔。在舜当天子之前,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让他们居住在妫汭河边。于是舜的后代便称为妫姓。西周初年,周武王灭了商朝以后,他找到当时舜帝的后代妫满,把大女儿嫁给他,封他在陈,建立了陈国,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阳)。他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强盛了许多年。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陈胡公、胡公满。他的子孙便以国为姓,称为陈氏,并尊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陈姓最早的发源地当在陈国都城宛丘(今河南淮阳),至今河南淮阳还有“老陈户”之说。陈国灭后的播迁,前文已述,不赘。其中支系清晰、繁衍昌盛者是以陈轸为始祖的颍川陈姓,其子孙多显赫,其后有裔孙陈伯珍于西晋末年渡江赴曲阿(今江苏丹阳),伯珍孙徙居长城(今浙江长兴)下若里。该支以陈霸先为杰出代表,他建立陈国,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并封了许多陈姓王,使陈姓子孙遍布长江与粤江之间,其诸侯王宜都王陈叔明的十世孙陈环,为避难迁居今泉州仙游县,其孙陈旺徙居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为江州义门陈姓开基祖;唐初,陈政领兵平“蛮獠之乱”,其子陈元光在父亡后接班,历时九年始平,陈元光被称为“开漳圣王”;再就是颍川陈后裔陈邕受李林甫排挤而迁福建同安,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姓,尊陈邕为南院始祖;宋仁宗时分江州义门陈姓于十六省一百二十五个地方。
  陈姓入越南者于宋朝人数最多,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煚创建越南陈朝,传八世十三王,故陈姓为越南十大姓之首;陈姓入粤始于南宋,中原人陈魁迁居福建宁化、上杭,其曾孙有迁今广东梅县;明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开漳圣王之后)随郑成功入台,被尊为陈姓入台始祖,与林姓共有“陈林半天下”美誉;明初朱元璋曾派陈姓水手去日本琉球;明清以后,闽粤陈姓有人出海谋生到南洋和欧美。陈姓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以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山东等省多此姓,在广东和台湾两省,陈姓约占当地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十以上。
  宗族特征
  1.泱泱大姓,枝繁叶茂,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陈姓人能委曲求全,逆境求生,开拓进取于各种境界中,这也是陈姓繁衍昌盛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2.字行辈分严密,断则有续。如湖南岳阳剪刀池陈姓一支老字行排语为:“青云其捷步,恢振赐书荣,必重传家远,修齐赞治平。”续修字行为:“光华开复旦,万国庆常新,任巨资英俊,行成在礼仁,合群敦孝友,奕世绍文明,谟训承先泽,贤才望后昆,同宗隆受敬,念祖倍尊亲,达道宜兼善,兴邦贵正伦,均权依宪法,笃志建洪勋,位禄偕名寿,千秋典策馨。”
  大槐树寻根
  明洪武至永乐年间,为恢复生产、充实国力、发展经济,使人口均衡,明朝政府于洪武初年制定了移民屯田的复兴之策,开始了迁民戍边的非常之举——洪洞大槐树移民。移民活动历时近五十年之久,达到1230个姓氏、150万移民之众。
  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陈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陈姓祖先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五号供橱。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
(资料来源: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


  延伸阅读
   义门独著 百犬同牢
  唐代中期,有一个叫陈伯宣的人带领子孙迁居到了江州德安县太平乡长乐里永清村。江州就是今天的九江,所以这一支被称为江州陈氏。在这一支里,出现了“义门独著,百犬同牢”这样了不起的事情。
  据文献记载,义门陈氏初创时只不过父子几人,到了宋朝初期,已经有740多口人。到仁宗时期,人数已多达3700余人。这3700余个陈姓的人同灶而食,专门有管做饭的,一开饭就是300多桌。而且还有家规:按照辈分,长幼有序都坐好了,人都到齐了才能吃。在义门陈氏,没有你的我的、你家我家这一说。耕田,壮劳力全部出动,一起下地。甚至“百犬同槽”——几百条狗在一起吃饭,用一个槽。因为他们太符合中国传统里的仁义之说了,所以人称“义门陈氏”。
  义门陈氏延续了整整十九代,跨越三百多个春秋。宋太宗曾经为此赞叹:“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居五百年天下无双。”

(责编: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