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读唐诗——一个互联网人的读诗小课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他乡遇故知的另一种滋味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歌,最大的魅力不是美,是韵味。
  什么是韵味呢?就是把你的感受延长。
  一块糖能让你甜10分钟,但你在乎的人的一个笑脸可以让你笑一整天;你拍了一张照片,用了不到一秒钟,但你回味那个旅途中的甘苦,可以回忆很久。
  古代人评论诗,最好的诗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羚羊是胆子小的动物,每天晚上睡觉前怕野兽来袭击它,便会找到一棵大树,原地起跳,把犄角挂在树上,身体完全悬空,就是人们常说的“羊上树”。正常羊是上不了树的,羚羊挂角的意思一方面就是指非常规、反直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是野兽,顺着羚羊的足迹来追踪它,结果追到树下印迹消失了,完全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以为出现了神迹,这也是诗歌追求的韵味。
  清朝王士祯说古代诗,提出了一个“神韵”概念,意思也差不多。什么样的诗歌是有神韵的,首先是反常规。比如这首《江南逢李龟年》。
  现在我们说的江南是浙江、江苏一带,在唐朝时江南指的是湖南一带,唐朝时浙江、江苏一代经济还没有发达起来,被称作“江左”。
  李龟年是杜甫的好友,是唐朝强盛时期最有名的音乐家,写了很多非常流行的音乐,是很多文人高官的座上客,王维那一首《红豆》就是送别李龟年时写的——“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朝本来的中心是长安,在陕西的西安附近,那里也是李龟年最风光的地方。
  现在他们两个不是在长安相遇,而是在江南相遇了。
  不是旅行偶遇,而是长安已经被叛军占领了,他们两个都是逃难的人,在江南偶遇。
  古代人说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按理说,他乡遇故知是人生的喜事,但诗歌的神韵来了,杜甫恰恰是反常规,用“他乡遇故知”来写了一段让人心酸动情的悲凉诗句。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岐王的宅子、崔九的家里,这两位都是达官贵人,一个是皇帝的弟弟,一个是皇帝最喜欢的臣子。这两句一方面说的是李龟年当年多么的风光,另一方面也是诗人在回忆自己的青春年少和风华岁月。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听上去好像就是一个老友相逢的场景,但突然诗就结束了,两个人相逢说了什么?有什么样的表现?是喝了一壶老酒,还是一起回忆往事,诗里都没有说。
  但神韵就在这里,这里是不是就像猛兽追着羚羊的足迹,走到树前,突然发现印迹没了。
  可以说,前三句是一层又一层铺垫,曾经的繁华,如今也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季节,本该是在哪个王府或者贵人家里遇到你,谁能想到是“落花时节”,好风景配上落花,一下子气氛就变成了“愁和悔”,这么好的风景,当年你那么风光的前尘往事,谁承想,你我会在这落花之中相遇。
  为什么诗人没有写相遇后的事,因为千言万语一言难尽,这才是国难。
  李龟年不是单纯的一个故人,而是诗人自己,也是诗人心中曾经的大唐——繁华、雍容,直到一场战乱什么都变了,在江南遇到了李龟年,就是遇到了曾经的大唐。
  久别重逢,但一言一语都说不出口,无数故事由读的人慢慢体会。
  《红楼梦》里宝玉和父亲最后一面的相遇,那个大红色的斗篷在白雪之中,宝玉对父亲倒头一拜,多少往事就此涌上心头,和这个故事有异曲同工的味道。

十八花生

(责编: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