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家园——一个摄影家镜头下的传统村落

亦农亦商的村落“董家岭”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20231121_7c517471c31544bbcffd317bc0900b18.jpg

20231121_b005a127a888068aeee92b37b63562c6.jpg

20231121_78434375a197595ef5410e34a1219950.jpg

20231121_9d9c899750ac8b59298f43f3e77f4a0e.jpg


  董家岭村位于晋中市灵石县南关镇,距离县城20公里,是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董家岭深藏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中。站在村外的黄土岭上远望董家岭,整个村庄坐落在一个凹形的山坳里,民居院落依山而建,气势庞大,远远望去一层层依山而建的古式窑洞,似乎在告诉我们它过去的辉煌。整个村庄顺坡而上,民居院落随着自然地形的变化而铺展开,西边山坡上下共9层院落,东边山坡上下5层院落。村民说西边9层,东边5层暗合“九五之尊”的意思。东西两边汇合处是村中大槐树,树分九大枝,所以村民叫它“九头槐”,需四五个人才能合抱住。村外东南方的土崖上是新修复的观音庙,因与村子相连,就像一个长龙,村民习惯称庙宇所在位置为龙头。传说北宋时杨六郎曾经在寺庙里救出过当朝的八贤王,杀掉喇嘛,烧毁庙宇。据村中老人讲河南豫剧中还有杨六郎大闹董家岭的片段。
  董家岭村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村庄兴盛于明末清初,经数代多次增修扩建才成现在规模。村庄之所以被命名为“董家岭”,猜测最早居住在此的应为董姓人家。如今村庄并无姓董的人家,全村赵姓居多,为灵石县八小家之一。赵氏家族由农而商,以农为本、以商养农,村庄逐渐演变成亦农亦商村落,经商致富后赵氏家族建设了奢华的宅院。历史上董家岭村有赵姓三大家族的五个堂口,分别是永和堂、爱里堂、崇德堂、合忠堂、明善堂。村内现有明、清两代院落63处,院落格局功能清晰,主要为独立的三合院或四合院,一般房屋以砖砌窑洞为主,基本保存完好,是典型的明、清晋中民居建筑风格。除了民居院落,村中庙宇、宗祠、当铺、油坊、粮店、学堂、银楼、镖局、池塘等设施一应俱全。
  顺着村里的土路蜿蜓而行,一层一层看,一院一院看,虽然院落都是三合院或四合院,但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风格,没有两家是相同的。门楼上所题的“耕读第”“天赐福”“于谦有庆”,墀头上精致的砖雕,窗户上细致多变的木雕纹样等将传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走到山顶,放眼四望,整个村庄尽收眼底,只见巷道蜿蜒曲折与房前屋后、院落立体交叠,形成了节地节能的山地建筑形态,充分诠释着我国传统村落的选址和规划布局理念。

吴根喜

(责编: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