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学生美称多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现在,对于名师而言,能被称作他(她)的“入室弟子”或者“得意门生”,是最幸运不过的了。如果有幸被称为“高足”,那更是锦上添花,荣幸之至的事了。我们知道,在古代,“弟子”“门生”和“高足”,都是指老师的学生,但真正称呼起来,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先说说“弟子”和“门生”。据《后汉书·马融传》记载,东汉大儒马融在扶风授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这要比如今的实验班多得多。这么多的学生,当然不可能同时听讲,他“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古代的老师时尚吧?坐在设有“绛帐”的高堂上讲课不说,还有女子乐团演奏,那种浪漫的滋味就甭提了,所以后世常用“绛帐”指代老师或者老师讲学之所。这么高雅神圣的地方,当然不可能一千多人都进来听课,只有那些出类拔萃者才有资格亲耳聆听。这些能够进来亲耳聆听的学生才叫“弟子”,也叫“入室弟子”。
  《论语》:“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这是孔子对他的学生子路的评价,是说子路为学确有所得,但没有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就是“登堂入室”一词的由来。据《后汉书·郑玄传》记载,在马融帐下“升堂进者”只有五十余人,连郑玄这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后世的声誉远远超过马融的高材生,在老师门下学了三年,居然连马融的面都没有见到过,更别说听课了。
  既然老师不给面见,这些不能“登堂入室”的学生怎么向老师学习呢?与现在的大学一样,能去老师家里听课的,只有那些研究生、博士生,一般的本科生就由博士生们来授课了,这在古代叫“转相传授”。这些被“转相传授”者就是“门生”。西汉大儒董仲舒为博士时,“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晋代杨轲,“养徒数百”“虽授业门徒,非入室弟子,莫得亲言”。“入室弟子”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旁无杂人”,上完课出来后,要教那些无缘亲聆老师教诲的学生,“递相宣授”。据《称谓录》记载,“门生”一词,到了汉宣帝的时候才正式出现,东汉时期开始大量使用。《后汉书·袁绍传》:“门生故吏遍天下。”《后汉书·袁逵传》:“皆拜逵所选弟子及门生为千乘王国郎。”这也说明“弟子”和“门生”是有区别的。
  那汉宣帝之前没有“门生”一词,用什么称呼学生呢?那时是用“门人”称呼学生的。这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得最为明显,《论语》一书中,“门人”一词共出现了八次,如《论语·述而》:“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还有《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受业子思之门人。”等等,这里的“门人”,既包括亲授业者也包括转相传授者,这时是没有“门生”和“弟子”之分的。
  到了唐宋时期,考生考中进士后,对主考官也称门生。明代考中举人或进士,也要拜本科的主考官为座主,座主也称这些弟子为门生。不过,这些“门生”虽仍有投靠援引之意,但已没有依附关系,只不过是一种学术上的师承关系罢了。
  下面再说说“高足”。
  足,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但把别人称为“足”,哪怕在“高足”,似乎仍有不尊不敬之嫌。那我们现在又为什么把别人优秀的学生或者得意的门生称为“高足”呢?这还得从“高足”一词的来源说起。
  在《古诗十九首》之四中有这样一句话:“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这里的“高足”就是古代的良马骏马。我们知道,在古代,是以马的身高决定马的高下,《周礼》就曾经说过:“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我们现在说的“龙马精神”中的“龙马”,就是古代像龙一样的骏马。所谓的“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也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的先人就用高足、中足和低足来评判马的优劣,“高足”就是最好的马,是骏马,而且还沾点龙气,这样用“高足”称呼优秀学生,就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了。
  古代的骏马良马都与优秀人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高足”还是“千里马”,都是这样。宋代的高俅与高丽人踢球时,在大宋的球队落后的情况下,高俅一个人踢进了三个球转败为胜,宋徽宗高兴地称高俅为他的“高足”。当然,宋徽宗并不是把人称为“高足”的第一人,早在魏晋时期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里,就有把优秀的弟子称为“高足”的例子了。
  《世说新语·规箴》:“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还有《世说新语·文学》:“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这里的“高足之徒”和“高足弟子”都是指优秀的弟子、优秀的学生,而不是称呼良马骏马了。还有唐朝张彦远的《法书要录·亘采古来能书人名》:“高阳许静民,镇军参军,善隶草,羲之高足。”等等,亦是如此。
  如今,人们依然把他人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称为“高足”,这是对学生的赞扬,也是对培养学生的老师的敬重。而“高足”一词的原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渐渐为人们所遗忘。人们把这个词语的对象,已经进行了根本性的转换。

□刘绍义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