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读唐诗——一个互联网人的读诗小课

杜甫《石壕吏》:夜晚乡村捉人事件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提到安史之乱,你会想到什么?或许你会想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或许你也会想到盛唐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诸多文坛天才的命运与此相关;再远一些,你可能会想到中国政治版图和经济版图的变迁。
  我们会想到这些,是因为有无数的指路人,有诗人笔下的《长恨歌》,有史官笔下的《新唐书》,有诸多学者研究者研究的课题……但这里没有普通人。尽管诗歌、史书、研究文献里有百姓,但都是以群像出现的。杜甫诗的珍贵,就是为这些你在史书上根本看不见名字和相貌的人来写诗,让这个人穿越时空和生死,再现在一千多年后的你的面前。我们今天读、今天叹,明天读、明天悲,杜甫笔下的故事和人类的情感始终共鸣着。
  我们看《石壕吏》,第一句就像一个案发现场,一下子把你带入到了一个紧张的夜晚。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到了晚上,杜甫终于找到了一个住所,在一个名叫石壕村的小村子住下。刚住下不久,夜色中竟然有官吏在捉人。
  这里有两个反差,石壕村明明都是村民,为什么要抓?官吏们代表着秩序和管理,为何不白天大大方方来,而是像贼一样晚上偷偷摸摸来?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一定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杜甫还没弄明白什么情况,家里的老头已经翻墙跑了。等“老翁逾墙走”之后,老妇才会出门看,一方面是保证自己丈夫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说明家里没有其他能出门的人了,实在没有办法,老太太只好自己出门去应对这夜里来客。这四句,没有一句废话,也减不掉任何一个字。简洁利落地交待了一个突发事件,让我们的心一下悬了起来。
  有冲突也有悬念,放在今天杜甫也是一个好的推理小说家。究竟会发生什么事?
  “吏呼一何怒”,开门慢了一点,开门的不是要捉的男壮丁,是个妇人,“官”怒了!他此时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朝廷。本来唐朝政府采取的是“府兵制”,兵农合一,但到了安史之乱时,在唐玄宗前期,就已经将这种义务的府兵制改为了募兵制,通过朝廷雇佣一些职业军人来填充军队的缺口。在安史之乱这样的全国大混战时,招募已经来不及,这时,就出现了战争史上最残酷的制度:强制征兵,也就是抓壮丁。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守。”家里三个儿子,都已经被征去当了兵,而且都在邺城。可见也是临时被强征入伍的,此时刚刚收到一个噩耗——“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三个儿子都送上战场,已经牺牲了两个,这个时候是最需要安慰的时候,这也是一个最需要同情的家庭,这是一个最伤心的母亲。但此时此刻,她搬出这些理由,却不是为了安慰、同情,而是用一个“理由”来保护这个家,表明自己是“军烈属”。“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死了的人却是幸福的,已经长眠地下,但活着的人,却像小偷一样,一天天都深陷恐惧之中。
  这样的哀痛得到了这个“官吏”什么样的回复?杜甫没有写。杜甫仅仅写老太太后面说的话,我们就能推断出这时“官吏”一定还在紧逼询问家里还有没有其他人。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家里没有任何可以当兵的人了,只有刚出生还在吃奶的孙子。孩子的妈妈未去,看来这个孩子的父亲是战死的那两个之一,自己年纪轻轻当了寡妇,本来是要回娘家的,现在为了照顾还在吃奶的孩子没有离开。
  我们想象下这个画面,老人失去了儿子,刚刚生育的妻子失去了丈夫,泪水不知流了多少,人生活下去不知道有什么意义,这也是老妇口中的“存者且偷生”中“偷生”的意思。但又有一个每天哭着喊着的新生儿,陪着这些刚刚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人,他是未来的希望,也是支撑这个家完整的支柱。老翁的逾墙走、老妇的啼哭、儿媳的不离去,都是因为这个未来的主人翁,孩子却一点都不知道。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诉苦、乞命、求生、卑微的生命在严苛的官吏眼中不值一提,老太太只好把自己献了出去,这是保全这个家庭最后的方式。老太太主动提出了解决方案,自己愿意和官吏去,应付了这档差事,还恳请抓紧时间赶紧走,不要再停留在家里生出别的事情,或者自己的丈夫或儿媳再被抓走,奉献了自己而保全家人。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老太太走了,屋子里只剩下了幼年的孙子和没有衣服穿的儿媳。这个时候杜甫是没办法进屋安慰这个残破的家庭的,只能在隔壁听闻家里的情况,这两句都是听到的现场。渐渐地、声音听不到了。又一会儿,好像听到了哭泣的声音,这声音不是向外嚎啕,而是被一口一口吞下咽到了自己肚子里。这一定是孩子妈妈的哭声,这哭声中有悲,更有怕。第二天,杜甫再上路时,“独”与老翁别,一个独字,替代了千言万语。

十八花生

(责编:candy)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