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农田水利设施岂能成摆设

时间: 2014年11月04日05:22  来源:山西日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理论文摘
分享到: 评论:

    

    多年来,有关部门为粮食稳产高产做了不少工作,水利建设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但笔者调查发现,在水利建设中基层一些地方有时还存在各唱各调的问题。有的地方打井不管电机、水泵、管带,在地下钻个眼,打出水就完成了任务。其他部门明明知道水利设施没有配套,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
    水利设施成摆设并不是个别现象。总结近年来水利设施成摆设的原因,一是当初设计不科学。当初建设水利工程考虑的不是能否抗旱排涝,不是百姓能否受益。二是形象工程。看到反正是花国家的钱,先申请了再说,争取到投资就是政绩。三是配套工程跟不上。如有的地方井打出来后,却没有通电。四是管理跟不上。如有的井打出来后,由于没有人管理,致使水泵被淤泥堵塞,好井成了废井。
    目前,前两个原因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由于其中往往涉及腐败,有关部门加大了对腐败的打击力度,审理监管的力度加大,一些干部不敢乱拍脑袋了,但是后面两个原因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后面这两个原因,其实涉及到管理体制的问题。现在水利设施建设想要发挥作用,往往涉及到多个部门,如水利、供电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有关部门把一些本该自己负责的事情推给农民。如管理的责任和配套设施的责任。有的地方水利部门把抗旱水源井打完后,配套的任务要由农民来完成,但农民又不情愿。这样一来,有了井却抽不上水、浇不上地。最后是体制的问题。水利部门打完井到底归谁管的问题已争议多年,但就是没有好办法解决,许多水利投资就这样被浪费了。
    农田水利在粮食生产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近些年来国家也加大了水利的投入,但是,一些水利设施建设起来却没有配套设施,或者只管建不管后续维护,这些水利设施就会成摆设。这样不仅让农民受到损失,也影响了政府的形象。
    这一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并改革水利建设和管理体制。一是要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落实配套资金,不能因为互相推诿、扯皮从而使水利有关配套设施建设不协调。二是要加快改革当前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中各管各的状况,加强协调和衔接,落实责任主体。三是要强化主管部门的管理责任制,同时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蔡永庆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