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判断、新要求,具有重要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讲话始终围绕的主题和主线,就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讲话把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神圣历史责任。
●讲话深刻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与任务。
●讲话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为了进一步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根据中央要求,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全面准确地阐述了讲话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内容简明扼要、文风朴实生动、解读深入准确,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都很强,既是党员干部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重要辅助材料,也是把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引向深入的重大举措。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的主要精神,就要深刻理解讲话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以讲话精神推动实际工作,促进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不断深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军事和党的建设等领域,在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判断、新要求,具有重要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讲话是新的时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讲话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围绕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阐明了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部署,深化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讲话是新的发展进程中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讲话坚持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同时结合新的实践与新的发展,创造性地回答了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集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形成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和国家事业开拓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讲话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科学指南。讲话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科学判断实践发展面临的复杂环境,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实践深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全面规划党和国家新的发展战略、目标与任务,为抓住发展机遇、增强发展信心、破解发展难题、赢得发展优势提供了重要的遵循。
主题主线
讲话始终围绕的主题和主线,就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话的所有认识和观点都是着眼这个主题立论并展开的,讲话的全部判断与结论都是围绕这条主线确定并深入的。
围绕这样的主题和主线深入理解讲话的基本精神,就能够看出,讲话在全面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内容、特征和要求的基础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的鲜明态度,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立场、原则与要求的性质定位;讲话在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的清醒判断,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经验;讲话在系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应历史规律、反映时代发展和体现制度优势的基础上,以“今天之中国,同新中国成立以前之中国相比,同鸦片战争以后之中国相比,有天壤之别啊”的比较分析,精辟阐释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必然性;讲话在清醒分析形势变化和实践要求的基础上,以“全党要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的根本要求,明确提出了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创新的科学要求。这都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把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与当代中国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实践结合于一起,把近代社会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联系于一体,明确提出了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既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指明共同努力的方向,也为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提供了激发斗志、凝聚人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讲话围绕中国梦提出的背景、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条件、进程与发展要求等内容,为在实践中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了具体的目标。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讲话把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神圣历史责任,要求全党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为实现中国梦创造条件,这就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负历史使命、勇挑时代重担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要求。
总体部署
讲话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布局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任务,深刻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与任务:通过发挥以市场取向为核心、以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要求的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与可持续力;通过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政治体制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通过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高文化软实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建设文化强国;通过以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为重点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通过以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目标的生态文明管理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在作出这些论述的同时,讲话特别强调了“打铁还得自身硬”,提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完成上述任务的关键,必须进一步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这些论述,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对国际国内形势、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重要思想一起,构成了推进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系统认识。
科学方法
讲话坚持和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突出理想信念,注重以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为党员干部提供精神支撑的科学方法;立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始终从战略上、政治上、大局上分析、把握问题的科学方法;坚持战略眼光、问题导向、担当精神、创新意识、底线思维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科学方法;强调系统、全面、历史、发展、具体的和辨证性分析把握问题的科学方法等。
这些科学方法,贯穿着科学的价值追求,贯穿着历史的担当责任,贯穿着真挚的为民情怀,贯穿着务实的思想作风,贯穿着科学的思维方式,闪耀着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对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主动性都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高建生 作者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巡视员、教授)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