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印谱
我们亟待构建官员的监督体制,以挽救那些曾经“品学兼优”而步入官场,结果被“权力害死”的官员。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湖南省郴州市原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曾锦春,2010年12月30日因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执行死刑。刑前,他接受媒体记者采访,说了一大堆“心里话”,让我们看一看他的一番“善言”。
曾锦春说的一个意思是因果报应。他认为自己工作以来没有好好孝敬父母,家里还有80多岁的母亲,“对父母不孝的人,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老板,都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早晚都会遭报应。”笔者觉得曾锦春混淆了道德和法治的界线。孝敬不孝敬父母是道德问题,沦为贪官乃至被处以极刑是法治问题,二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更没有因与果的关系,把二者扯在一起有点驴唇不对马嘴。一个孝敬父母的官员不能保证他就不贪腐,反之,不孝敬父母的官员也不一定必然贪腐。因果报应本是佛教教谕,共产党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身为市委副书记如此总结自己的悲剧人生,将犯罪行为推诿于对父母不孝,不仅仅是太肤浅,而且压根没有说到点子上。“我当时有个想法:作为一个男人,要么当官,要么发财,这样才能光宗耀祖。我思想深处有升官发财的想法。”这句话曾锦春倒是说得很深刻,道出了所有官员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也道出了时下官场腐败的社会病根。倘若开卷问答官员为什么做官,相信所有的回答都是为人民服务。然而,为什么大大小小的贪官飞蛾扑火层出不穷呢?就是很多官员把“升官发财”的想法隐藏在心灵阴暗处。人们旅游参观皇城相府,参观晋商大院,在欣赏惊叹宏伟建筑艺术的同时,会不会受到一种莫名的触动:只有当官发财才能光宗耀祖,只有当官发财才能赢得世人乃至后代的仰慕。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育,无不影响和刺激着游人,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土壤,难怪如今连小学生也知道当官好,长大后的理想就要当官。
其实,曾锦春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当贪官。上大学“大家对我的评价都淳朴、单纯、品学兼优,我那时候没有太多的奢求,就是想毕业之后能有一份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然而,当他步入了官场的一个个台阶,“能有一份工作”的愿望却变成了大肆收受贿赂,疯狂敛财。这一蜕变除了他“升官发财”的想法外,我们的体制对官员做不到有效监督是最大的漏洞。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变好,而坏的制度能使好人变坏。当权力失去了监督,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不可收拾。“权力大也害死人,我就被权力害死了。”曾锦春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点,可谓善哉,只可惜对他自己来说为时已晚。
被权力害死了的曾锦春,现身说法:“我从自己的罪行和血的教训,告诫别人不要贪,不能贪,告诫那些至今仍在做金钱发财梦的少数领导干部,告诉他们腐败之路是死亡之路、地狱之路,是走不通的,它只会让你走向地狱的深渊!”对于时下官场,对于心怀“升官发财”的官员,这样“语重心长”的忠告,这样活生生的反面教材,曾锦春早已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我们亟待构建官员的监督体制,以挽救像曾锦春这些曾经“品学兼优”而步入官场,结果被“权力害死”的官员。因为类似的临终“善言”我们实在听得太多了!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