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张喜花:幼时被拐寻亲心切 何时才能与亲人团聚?

时间: 2019年07月11日12:10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记述>>本网关注
分享到: 评论: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还好吗?你们还记得多年前丢失的女儿吗?3岁的年龄,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与你们失散,依稀只记得太原火车站成为我生命的转折。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你们是否也在牵挂着二十多年未见的骨肉?

  ……

  “我是一个自幼被拐卖的孩子,从懂事的时候开始,就一直想找到亲生父母,可惜多年的寻找并无结果。”日前,本网记者接到山西阳泉女子张喜花的求助电话,她表达的是急切而执着的寻亲心愿。

  “我是养父花600元钱买来的孩子”

  张喜花说,大约在1992年(或1993年),她被人从太原火车站拐卖到忻州市东楼乡段庄村,与养父张丙贵生活在一起。养父因病一生未娶,对养女颇为疼爱。

  张喜花上学很晚,10岁才读小学一年级。当时,她发现总有同学议论自己,心里有点犯嘀咕。后来,有同学们骂她是个“野孩子”。“当时我一点都不敢相信。”

  说起当时的经历,张喜花委屈、无助而迷茫。她哭着跑回家向养父求证,养父低头沉默了一阵后告诉张喜花,他花了600元钱从同村的张林贵手里买来了她!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一般,让童年的张喜花手足无措。

张喜花曾在太原火车站发过的寻人启事

  “养父说我可能是太原人,因为张林贵是从太原火车站把我带回来的。至于其它情况,养父也不清楚。”张喜花说。太原火车站每天都有很多外地乘客乘车,张喜花原籍究竟是哪里,目前并无法确定。

  张喜花记得,在她大约六七岁时,在村支书家门口玩耍,村支书告诉她,她刚到村里后,亲生父母曾去村里找过她,但村民们都隐瞒了她的下落。懵懂无知的她还以为村支书在和她开玩笑,“村里的人都喜欢和小孩开玩笑,说哪个孩子是抱养的之类。”

  从确切知道自己身世的秘密开始,就有一个疑问一直萦绕在张喜花心头:“我的亲生父母到底是谁?他们在哪里?”

  但是,养父、养父的亲友和村民都在向张喜花灌输一个说法,“他们都说,是我的亲生父母不想要我了,狠心抛弃了我,养父才好心收养了我。小孩子缺乏判断力,很容易相信别人的说法,我从心里生出了对亲生父母的怨恨,也不愿找他们了。”

张喜花幼时和养父合照

  带着“被抛弃”的怨恨,忍受着别人的议论纷纷和同学的歧视、嘲讽,童年的张喜花自卑、怯懦,无心学习。此时,养父的身体每况愈下,在1999年病倒,于2004年去世。养父生病期间,张喜花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亲友对她又打又骂,每天指使她干活。养父的侄儿趁他住院治疗时,撬开家里的门锁,卷走了家里的钱。此时,她萌生了寻亲的想法,但无处下手。

  养父去世后,处于青春期的张喜花更觉孤苦伶仃,她不愿继续留在忻州,就跟随姑姑到阳泉生活。当时,想继续读书的她苦于没有户口,只好辍学了。

  “养父去世后,姑姑对我也疏远了,我有时任性发小脾气,换来的是打骂。”张喜花无依无靠,四处打工,逢年过节时看到别人喜气洋洋回家探亲,便躲起来悄悄哭泣。

  2007年,张喜花经人介绍遇到了现在的丈夫,“他是一名铁路装卸工。认识不久我们就结了婚,同年女儿出生。”张喜花说,丈夫大她9岁,很同情她的人生遭遇,对她很好。

  23岁才有了户口和身份证

  张喜花的身份证显示她的出生年月为1989年3月,但她并不知道这个出生日期是否准确。但是,对于张喜花来说,这张证明自己身份的身份证也来之不易——2012年之前,她是“黑户”,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

  因为是“黑户”,读小学时,她比别的孩子要多交费用,村里的福利也享受不到。小学毕业后,因为没有学籍,无法读初中。走上社会后,因为没有身份证,别人介绍她去陶瓷厂、玻璃厂打工的事情也泡汤了。“只能去一些饭店当临时工,那里对身份查得不严。还好当时乘车买票对身份查得不严,不然真是寸步难行。”张喜花说。

张喜花童年与养父合照

   成家后,张喜花因为没有身份证,无法给孩子办理出生证。直到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束后的2012年,丈夫的家人才托人帮张喜花登记了户口,她才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明。

  拿着身份证明,张喜花补办了结婚证和孩子的出生证。

  从此,张喜花告别了颠沛流离的不幸过往,在平淡而踏实的家庭生活中享受幸福。

  养儿方知父母恩,寻亲心更切

  襁褓中孩子逐渐长大,开始牙牙学语。当孩子叫出第一声“妈妈”时,张喜花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我的心被深深触动了,这个小生命,从孕育到逐渐长大,需要付出那么多心血!”张喜花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她不禁再一次想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当初,他们也是这样把自己养到两三岁的,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该何等深厚!他们怎么会忍心把自己抛弃?

张喜花2012年的照片(图左)和近照(图右)

  想到这些,再回想原来村支书告诉她的亲生父母曾去村里找她一事,她不禁心如刀绞:父母爱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她被拐后,父母该是多么心痛着急,该是怎样急切地到处寻找她,该是度过了多少个伤心难过的不眠之夜?她多想见到亲生父母,喊他们一声“爸爸、妈妈”!

  结合自己所经历的事,张喜花意识到,所谓自己被亲生父母抛弃一事,应该是养父及亲友为了安慰她、留住她所编造的谎言。

  养父虽然对自己只有养育之情,但养父的去世也让她备受打击,让她感受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和无奈。此时,寻找亲生父母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从2012年开始,张喜花在“宝贝回家”网站上登记了自己的寻亲信息,并进行了DNA信息入库。

  但是,希望总是很渺茫——接到过几个寻亲线索,进行信息比对后,结果让张喜花感到失望。“每次抽血比对时,我都怀着巨大的惊喜,以为自己马上就要找到亲生父母了,但事实总是很打击人。”她加入了20多个寻亲的QQ群、微信群,每次在新闻报道中看到有类似遭遇的人和亲人团聚的场景,她都替别人高兴,也为自己心酸。

  为了找到亲生父母,张喜花也曾考虑过求助警方和养父口中的拐卖者张林贵,但警方的答复是“没有证据”,张林贵对此事也予以否认。“养父是很重要的证人,他已经去世。”张喜花说,村民们大多害怕被报复或碍于情面,不愿出面作证。目前也在阳泉生活的姑姑愿意作证,但因为年龄较大难以回到忻州面见警方。“张林贵年龄也超过六十岁了,时间不等人,如果他那里的线索也断了,我就更难找到亲人了。”张喜花说起此事不无担忧。

  即使困难重重,张喜花仍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寻亲梦,她积极地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发布寻亲信息,也参加过一些电视台的寻亲节目。她期待着,总有一天,她能站在亲生父母的面前,再续血缘亲情。

   各位网友,如果你的身边有寻亲线索与张喜花的情况相似或吻合,请及时与本网0351—4281486或张喜花18734306710取得联系。

山西新闻网记者 葛海霞

(责任编辑:郗涛)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别了 与义井小吃街有关的日子别了 与义井小吃街有关的日子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