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才能帮助老百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如何让老百姓就近方便地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如何使老百姓转变只有大医院能治病的观念,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方向,也是其化解自身生存难题的良方,更是使老百姓真正得实惠的有效举措。
难题终有被破解的时候,破解的方法却各有不同。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分级诊疗、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建设、促进社会办医、加强医生队伍建设等政策,使得基层医疗卫生状况有所改善,但各地的情况不同,具体实施方法也就呈现出了因地制宜的特点。9月5日、6日,本网记者走进了阳泉市的平定县巨城镇卫生院、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阳泉市城区人民医院等机构,探访这里正在发生着的变化。
新气象:“医联体”合作连接“城”与“乡”
来到巨城镇卫生院,第一印象并不深刻,仅有一片空旷的场地和一幢简单的三层楼,但走进一楼,却是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大门正对着的是取药窗口,有七八人手持单据排队等候;一侧的座椅上三四位患者正在候诊,候诊之余还可以观看对面电视上播放的健康节目;两侧楼梯不断有上上下下的患者和家属。“以前,卫生院一年也就两三个住院病人,2015年3月,我们与阳泉三院结成‘医联体’,当年的门诊病人就达到了16500多人次,门诊及住院手术病人达到了236人次,住院病人286人次,相比往年大大增加。”一个个数字从该院院长刘贵平的嘴里脱口而出,可见巨大变化对他影响之深。
就诊人数大为增加,“医联体”的运行机制功不可没。今年1月至7月,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12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到巨城镇卫生院坐诊、查房并开办讲座,培训基层医生的职业技能,不仅让患者就近享受到了优质的医疗服务,乡村医疗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不得不说,这是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新气象。巨城镇敬老院院长梁有智经常会带生病的老人前来就诊,对卫生院更是赞不绝口:“来卫生院只有2公里,去阳泉有20公里,到平定县城更远,我们当然来这里,这里服务态度和医术水平很高,每周三还有专家坐诊,非常方便。”
目前,不仅巨城镇的居民来此就诊,甚至郊区和盂县的也都慕名而来,最大的吸引力是价格低。刘贵平院长算了这样一笔账,拿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来说,在阳泉三院的治疗费用约12000元,按65%的报销比例算,最后要缴纳4200元,若是在巨城镇卫生院,可以享受到阳泉三院医生的诊疗服务,治疗费用为3000元,经过报销减免90%,最后加上合并症的治疗费用也只有720元。由4200元降到720元,节省了将近83%的费用,确实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费用虽低,治疗服务却很到位。巨城镇卫生院无法诊断的病症,会被推荐到阳泉三院,确诊后认为卫生院有能力救治,就告知其返回治疗,如果必须在三院救治,则在康复期被送回卫生院,双方通力合作为患者减免开支。63岁的朱联明老人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他说:“三院的医生告诉我手术可以在卫生院做,我就回来了,过几天三院的医生会下来给我做手术,比直接在三院做手术的费用低很多。”阳泉三院医务科副科长表示:“对于巨城镇卫生院来的病人,我们开了绿色通道,急救车免费,不需排队,免费挂号,优先诊疗,结果互认,避免了重复诊断。”
推进“医联体”合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水平也是重要任务。阳泉三院心内科主任王建红认为基层医生存在着用药不规范、医疗知识欠缺的通病,下一步的工作应该围绕最基础的医疗讲座展开,增加其基础医疗知识,更好地为广大农村居民服务。
新模式:大胆创新结合“医”与“养”
“医养结合”即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既是国家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政策,也是当今老年人口日趋增长的实际情况的需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二者的结合有种种情况的制约,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一种模式的成功或许只是个案,并不能被推广,“拿来主义”会招致不可预见的结果。
阳泉市城区医院主楼现有四层,一层为门诊和检验科室,二层为住院部,四层为办公区域,最特别的要数第三层,为养老院。这便是该院院长赵计明探索出的“医养结合”新模式。“原来,我们几乎生存不下去了,医务人员和床位设备都处于半闲置状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行。”赵计明说,“后来,有了‘医养结合’的概念,我就在这概念下发现了适合我们的模式,一开始对阳泉市的调研结果是,有23万老年人,失能失智的有2万人,其中有9.2%,也就是约2000人愿意融入‘医养结合’,所以在2014年初就立了项,当年7月就开了起来。”
张晓先在询问老人的身体情况
在三层的养老区的楼道,老人三三两两地闲坐聊天,老年护理中心的护士长张晓先说:“现在是上午,老人们大多在房间,到了午后,很多会到楼道里散步。”在此养老的大多是失能失智老人,瘫痪在床不能自由活动,护工的作用尤为重要,在走访中,我们也看到了在病房中坚守着的护工。60岁的李桃梅来自阳泉郊区,与丈夫都是这里的护工,每天24小时坚守在岗位上,十分辛劳。9月6日上午,王女士到此看望患有帕金森综合征的丈夫,不停地说着李桃梅的优点,两人相视而笑甚是和睦,她还说:“这里既有医院,也有养老院,住在养老院,还可以享受医院的服务,非常方便,让我丈夫来这里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我觉得这会是以后的发展方向。”
确实,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医养结合”,也会成为更多家庭和投资者的选择,但赵计明认为,这种模式并不能广泛受用。“目前的情况是,医疗可以带来收入,养老无法带来收入,”赵计明说,“现在一个老人的费用平均为3000元,管吃住,再刨去护工的工资和其他开支,收入微乎其微。我认为比较适宜1级公办医院运行,收费较低,房租也不必考虑,若是纯粹引进社会资本或企业式运作,可能效益不会太好,毕竟价位和房租是制约条件,必须二者结合。”
基于目前阳泉市的收入水平,赵计明下一步计划将养老费用降到2000元左右,使更多的百姓家庭能接受,真正为老百姓服务。并且,他还想协调本地区相关养老机构,共用康复和心理方面人员,全方位地为老年人服务。
新举措:新农合大病保险分离“病”与“贫”
9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了阳泉市城区某小区的赵有连家。其住所为平房,与小区内的楼房形成了鲜明对比,走进屋内,59岁的老伴儿赵玉娥躺在床上,吸着氧气,看到记者进屋,忙招呼坐下。“我老伴儿患有脑出血等病症,在北京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阳泉市三院和阳泉市一院都治疗过,在北京花了近21万、三院花了2万7、市一院花了5万6,下来差不多28万,多亏了新农合大病保险,不仅有即时结报,还能二次报销,报销了11万多,不然根本负担不起。”赵有连说。
据了解,阳泉市在2013年作为试点地市,全省首家启动了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中国人保财险山西分公司为承办机构。具体补偿办法为:参加新农合的农村居民在统筹年度内发生的住院和门诊大额疾病医疗费用,经新农合按规定补偿后,累计超过新农合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以上至最高限额以内合规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由大病保险资金按规定分段计算、累加支付。起付标准为8000元,最高支付限额为40万元,起付标准以上至10万元以下的部分按55%报销,10万元以上(包括10万元)的部分按80%报销,合规的个人自付费用仍超过5万元以上的部分,再按50%的比例报销。
“刚开始运行时,很多农村居民不知道,我们就到定点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发传单、安放宣传品,慢慢地人们了解得多了起来。”承办机构的工作人员说。赵有连说起当时报销的情景,至今都觉得不可思议:“去报销的时候没想到能报这么多,工作人员和我说了才知道,二次报销又报了不少钱,钱返回来时我还没搞清楚,当时高兴地不得了。”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运行期间,新农合大病保险筹资共计4266.69万元,补偿7061人次,补偿金额共计4263.38,除去承办机构按合同应提取4%的运营费用共计136.307万元,最后该保险基金净亏损132.997万元。万事开头难,虽然有亏损,但受益的是广大农村居民,随着该项事业的发展,将产生更为深远的社会效益。
今年,阳泉市的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按照往年筹资和补偿标准继续运行,从6月1日正式启动补偿工作,并在市级和县级的7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了大病保险即时结报服务。截止8月31日,3个月的时间内即时结算和人工受理审核共补偿1487人,补偿金额746.84万元。该举措使农村大额疾病患者受益度进一步提高,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发生,是落实健康扶贫工程的有效方法,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山西新闻网记者 王晓艳 实习记者 李徐阳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