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太原市大规模的道路改造工程已经进行了将近3个月,随着各项路桥工程陆续开工,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都真切地感受到了道路拥堵带来的各种不便,他们适应着,也改变着,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出行方式,以期得到更高效、更舒适的生活。
半小时生活圈 步行是首选
选择适合自己的出行方式,远远要比盲目出行重要。来自朔州的小牛24岁,在太原工作已有3年,现租房于千峰南路与长风西街交口南上庄村内。在长治路还没有修路之前,坐公交只需15分钟就可以到达他所工作的地方长风街长治路口,而现在由于改线、道路拥堵等原因却需要35分钟。于是经常迟到的他,准备改变策略,开始改骑公共自行车,但是却还需要早早等待在公共自行车存放点,原因是处于上班高峰期的自行车已经成为人们争抢的交通工具。来自小牛的头痛可能是大多数上班族每天面临的问题,上、下班高峰潮拥挤,用比平常多一倍的时间,却还是要面临迟到的危险。当与记者交谈时,小牛略显无奈,“头疼的不是压力大,而是每天上班都没有好心情,我以后准备步行,就当作锻炼身体了。”
像小牛这样,上班的地方离家不是太远,在高峰拥堵的时间点选择步行的人群也不在少数。不仅免去了挤公交“抢”公共自行车的烦恼,还能适当锻炼一下身体,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路途遥远 再忙也得“挤公交”
而居住在榆次的小苏,显然没有小牛能够步行去上班的好运气,长期以来都是乘坐901公交来太原上班的他,明显比平常多用了四十分钟,太榆路自15日凌晨开始封闭,很多像小苏这样从榆次来太原的上班族都不明具体修路情况,屡次迟到的他,已经做好在太原租房的准备了,他开玩笑说:“迟到扣的钱已经可以快缴纳房租了。“
也有住在太原市内的居民表示,公交改线对上班影响还是挺大的,过去需要30分钟的路程,现在一般都会延长15分钟左右。而家住和平北路的冯女士则表示:“虽然延长了些时间,但是好在还能接受,想想住在河北廊坊的人,要乘2个小时的公交车到达北京,太原人还是比较幸福的。”
自行车主打 “组合拳” 应对修路季
居住在省城太原的梁先生,自从上班所在的建设南路开始修路后,早已放弃了乘坐公交车,他说:“就算让我挤,我也挤不到车上啊”。本想着骑公共自行车,但是它的流动性较大,就算到达目的地,也没有公共自行车存放地,所以他选择直接买了辆自行车。上班虽然方便了,但是到了建设南路后,却需要搬着车子穿越施工的地方,比平常还是会多用二十分钟时间,而如果遇上下雨,道路泥泞,用的时间则更多了。
而同样在建设南路上班的马女士制定的战略则是,公共出行工具的混搭,由于上车较早不用担心挤公交的问题,她会在坐车期间观察沿路停车站自行车存放点,如果发现有公共自行车,便会立刻下车,租用公共自行车,但这样有时也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刚下车,就会看着旁人推走唯一的自行车,所以她的口号是“坐车有风险,下车需谨慎”。
但也有市民表示,现在下班回家的存放车也是现阶段面临的一个问题,小李每天下班后不得不将车停放在离家还有一站的存车点,再步行回去,小李说道:“对于难存车这个问题,真没办法,现在到处修路,也需要大家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吧!”
上下班游“车河” 私家车主几多欢喜几多愁
不少人买车都是为了出行方便,免去挤公交的烦恼,但经过了几个月来的道路改造后,有些私家车主纷纷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来解决出行。究其原因,道路拥堵导致每天上下班高峰期基本堵在路上,住在山大附近的小王,每天必须途径并州南路,由于建设路封闭施工,并州南路已成为堵点,每天在这里都会耗费20分钟左右,所以他选择转变出行方式,改乘公共交通工具。
而有些私家车主还未放弃,张先生表示,毕竟开车出外还是比较方便,虽然路上也会遇到拥堵,但还是比挤公交舒适很多,而且他们认为这些状况只是暂时的,并不会影响太久。
道路拥堵催热“黑车经济”
修路季,最让人发愁的还是生活、工作在封闭路段的人群,还有临时去封闭路段办事的人们,出租车不愿去,公共自行车也没有,这就使得摩的、黑车应运而生。
13日早晨,小刘去建南汽车站旁的汽配城买汽车配件,从汽配城一出来就被一群摩的黑车师傅所包围,“去哪儿呀?”“坐我的车吧”。 而实际上不光是汽配城路口摩的横行,建设路各个路口都成了“黑车”的聚集地。正在往黑车里塞东西的李大姐说:“人多的时候公交车根本上不去,出租车也很难打到,我这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有车能走就行,多花不了几个钱。”这也是许多乘客愿意坐摩的、黑车的主要原因。但是大家却忘了这种看似方便的出行也是有风险的,如果发生伤亡事故后,黑车、摩的司机既无经济赔偿的能力,又无法得到保险理赔,受害人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赔偿,所以选择出行出行方式还需大家以安全为重。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