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如荼的道路改造工地
2014年,太原市又一轮大规模道路改造展开,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离不开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在尘土飞扬、机声隆隆的工地现场,这些建设者们各司其职,为城市变迁努力着、奉献着、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记者见到的常小浩,正是这成千上万建设者中的一员。作为太原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中心施工管理科的科长,他每天都在封闭交通、树木迁移、管线摸底、管线改造和施工管理的各个现场穿梭,一人当成几个人来用,甚至忙得连走路都得跑步前进。而正是因为他们的忙碌,才让城市变得越来越通畅、越来越宜居。
当记者早晨9点见到常小浩的时候,他正从黄陵街办回来,刚与工作人员敲定了拆迁的相关事宜。这个80后的路改老兵,此时已经工作了2个多小时。而之前,在5月15日零点太榆路龙城大街北侧——武宿立交南侧路段的全面封闭工作中,常小浩一直站在第一线,和工友们一起协助交警完成相关疏导、封闭工作,一直忙到了凌晨1点半才回家休息,7点就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常小浩在工地忙碌
因为事情实在太多,一路跑过来的常小浩说了几句就得再走:“为了工程总的进度,每一分钟都不能荒废。”见状,记者马上跟他一起进工地,去近距离感受他忙碌的工作状态。
去的第一站是太原市木材总公司,常小浩要对剩余的厂房组织拆迁摸底,并且检查正在进行厂房拆迁的工作。由于已经开始了封闭改造,坑坑洼洼的路面走起来很不方便,心急的常小浩不停地踩刹车和油门,力求用最短的时间到达目的地。
快速安排组织了拆迁摸底工作之后,常小浩又继续快步往东走,要去检查正在进行的厂房拆迁工作。令人窒息的灰尘很快淹没了我们,记者没有继续向前走,而常小浩却依旧大步向前靠近拆迁厂房。
常小浩安排拆迁工作
从木木材公司出来后,我们继续跟随常小浩到刚刚封闭交通的太榆路龙城大街北侧——武宿立交南侧路段。常小浩告诉记者:“昨晚一封闭交通,施工人员就进驻工地了,开始了基础工作,包括桩基施工、拆除交警设施和旧路灯杆,还有建挡土墙。我得看看工程进度,主要是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此时正值当午,常小浩黝黑的皮肤上汗珠滴答滴答地往下掉,随手一抹,他冲着记者不好意思地笑笑:“不是个讲究人,也没时间讲究,千万别介意。”虽然这些方面不讲究,但在工作上常小浩可是个讲究人,从进入工地后就一边检查进度安全,一边不停地步行往南走,直到检查到到封路尽头才掉头。
这一路上,旧路灯杆上还搭着的线什么时候拆、桩基施工进展是否符合进度、铺热力管前要进行哪些工作,他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心里很是有数。常小浩说:“108省道改为城市道路,是个繁琐而又艰巨的工作,而且这个区域要建设从太榆路左转上龙城大街的高架桥,我们要力争高效率,慢工出细活儿在路改上是行不通的。”
长期以来高效率的工作要求,不仅让常小浩习惯了快步走路,连吃饭都是“争分夺秒”。指挥部的伙食简单朴素,对于忙了整整一上午的他来说,大抵能填饱肚子就算。
常小浩规划拆迁等工作
因为下午要进行工程例会,我们的采访告一段落,这位“路改老兵”笑呵呵地说:“太原市修路的时候,每天和我一样忙的人很多,我们就希望能尽快高质量完工,让周边市民的生活步入正轨。这也没什么值得夸耀的,我们只是做自己该做的。”
就这样,一分钟不浪费,每一项保质量,常小浩每天至少工作15个小时。一句淡淡的“我们只是做自己该做的”,折射出了这群路改建设者身上无私的工作精神,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城市才更加美丽、宜居。
延伸阅读:
常小浩,太原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中心,施工管理科科长。2008年参与迎泽西大街改造工程,2009年参与并州东西街改造工程和和平北路改造工程,2010年开始,参与黑驼沟防洪改造工程(在建),2013年,参与南中环快速化改造,2014年,参与太原南站周边路网建设。
山西新闻网实习记者 苏一珺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