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博会|长治堆花《千秋万代图》吸睛 古老工艺焕新采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记述>>本网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在第七届山西文博会长治展区的入口处,一幅长达数米的堆花作品《千秋万代图》引得众人驻足围观。这幅作品以故宫后花园为背景,生动再现了孩童嬉戏打闹的热闹场景,通过独特的堆花技艺,将平面画面转化为富有立体感的艺术珍品,令人叹为观止。

“这个作品是我们根据清代宫廷画师冷枚先生的《百子图》,经过二次提取线条,11个人参与制作,历时将近五年创作而成。”长治自盛李记堆花博物馆馆长李卫东介绍道,“希望通过文博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潞绸文化和中国堆花艺术。”

堆花是以潞绸为主要材料,通过堆砌、织绣、绘画等十余道工序制作而成的工艺装饰画,享有“软体雕塑”和“立体国画”的美誉。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当时潞州(今山西长治一带)已是全国闻名的丝绸织造中心。2008年,这门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本届文博会上,堆花博物馆不仅带来了《千秋万代图》,还展出了多幅不同主题的堆花作品。这些作品以丝绸锦缎、桑蚕丝、棉花、丝麻甚至宝石、金银箔为材,通过精湛技艺使花鸟鱼虫、人物风景跃然于上。每一片花瓣、每一缕衣褶都栩栩如生,或绚烂灵动,或庄重典雅,充分展现出堆花艺术细腻的纹理和绚丽的色彩层次。

“这些作品从造型、材质到表现手法,都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堆花博物馆馆长李卫东表示,非遗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近年来,团队坚持文物活化利用,活态传承,“推出去+引进来”,一方面深耕传统技艺,挖掘本土故事,注入文化内涵;另一方面积极吸纳国际创意,拓展题材边界,以多元审美赋能传统工艺,打造出更符合当代语境的艺术作品。

让他倍感欣喜的是,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关注并投身堆花艺术。这些新生力量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让堆花技艺焕发出全新活力。

一花一世界,一画一乾坤。花堆万象,锦绣千年。依托文博会的广泛影响力,长治堆花正逐步从山西走向全国、从传统迈向现代。在创新与传承的平衡中,这门古老技艺也将持续发展,谱写属于当下的传承故事。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责编: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