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博会|山西古戏台“微缩版”登场 榫卯技艺显匠心
山西文博会|山西古戏台“微缩版”登场 榫卯技艺显匠心
木件轻扣,榫卯咬合。在第七届山西文博会的山西晟龙木雕模型艺术有限公司展区里,孩子们正专注地拼搭古建木件,他们忙碌的身影与不远处静静陈列的十余座古戏台微缩模型相映成趣。
这些精致的模型取材于山西金元时期的古戏台,精准还原了从斗拱到飞檐的建筑细节。当灯光映照“戏台”上,一段段跨越千年的山西古建史与戏曲史,正通过这些“微缩瑰宝”,生动地呈现在更多观众面前。
展区内,高平市二郎庙金代戏台模型尤为引人注目。从层层出挑的斗拱到环环相扣的榫卯,从线条飘逸的飞檐到雕工细腻的梁枋,每一处细节都高度还原了原建筑的结构与神韵,仿佛将时光凝缩于方寸之间,让观众得以直观感受中国古代建筑的营造智慧。
“别小看这些戏台,它们是中国戏曲史和建筑史中不可多得的‘活化石’。”山西晟龙木雕模型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艳峰介绍,“山西作为古建筑宝库,现存金元时期古戏台数量居全国之首,只是它们的光芒常被应县木塔、佛光寺等‘明星建筑’所掩盖。而这些微缩模型,不仅再现了古戏台的建筑形制,更承载着其背后的戏曲文化与历史记忆。”
文化传承不止于“复刻”,更在于“互动”。展区内的榫卯拼搭体验区,成了连接古今的桥梁。孩子们亲手拼插木件,在一次次尝试中感受榫卯无需一钉一铆却能稳固千年的精妙,古老工艺的乐趣与智慧,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植入新一代心中。
作为定襄雕刻专业镇的龙头企业,公司不仅致力于古建筑模型的研发制作,还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庭院经济”的创新模式,带动当地100多人在家门口稳定就业。这一创新模式让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相得益彰。
展台前,观众们有的仔细端详模型细节,有的询问制作工艺,有的则对山西的古建筑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希望通过文博会这个窗口,让更多人透过这些模型,看见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蕴。”张艳峰的期盼,正随着观众的驻足欣赏和连连称赞逐步成为现实。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