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采风行|曲艺沃土深耕佳作 建言献策彰显为民初心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记述>>本网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他是一名创作者,多年来扎根基层,创作出多部深受群众喜爱的曲艺作品;他是一名建言者,全力为文化传承鼓与呼。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长治活动期间,采访团走进省人大代表暴玉喜的办公室,案头,一摞摞建议稿与创作手稿并排摆放,相得益彰。

暴玉喜的另一个身份,是长治市上党地方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一级编剧。30多年来,他坚持扎根基层,深入一线,创作出400余部曲艺作品、10余部戏剧作品,获国家级奖项68项,省级奖项100余项。硕果累累的背后,是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坚定信念。

2021年夏天,在延安曲艺馆,暴玉喜被老艺术家韩起祥的故事深深打动。为创作《看大桥》,韩老让儿子用绳子把他吊在桥下,用手触摸大桥构造。“这种对艺术的极致追求让我震撼。”于是,暴玉喜连夜采访韩起祥的女儿,创作出一部真人真事真情的陕北说书《看大桥》。

这样的创作故事数不胜数。为创作《黄河慈母爱》《第一书记》,他驱车数百公里走访原型人物;为收集素材,他在暴雪天深入山区。“只有脚上沾满泥土,作品才能充满真情。”暴玉喜说。

为守好传统文化根脉,暴玉喜深入挖掘长子鼓书、潞安大鼓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走访老艺人,培养非遗传承人。他推荐30余支民间曲艺团参加各类曲艺大赛,推荐近30名民间艺人成为中国曲协会员,培养了一批青年鼓曲非遗传承人。

作为省人大代表,暴玉喜将深入生活的创作习惯融入履职实践。三年来,他提交建议30余件,其中4件被列为重点建议,全部得到采纳落实。翻看他的建议目录,《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曲艺名城”品牌建设的建议》《关于建设中国北方鼓曲博物馆的建议》《关于推进优秀传统曲艺进课堂的建议》......每一件都聚焦文化发展,彰显专业视角。

“既要传承经典,也要推动创新。”暴玉喜说,“作为人大代表,我要为曲艺发声;作为文艺工作者,我要用作品说话。”

从创作室到调研现场,从舞台到议政厅,暴玉喜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作品反映民生,用建议推动发展,在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征程上展现着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责编: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