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融合”聚合力 民生小事见真章
“四方融合”聚合力 民生小事见真章
清晨的阳光洒在玉河社区小广场上,一群老人正随着悠扬的音乐练习腰鼓,社区干部与民警、物业人员围坐在一起,商讨如何解决居民新反映的问题……这是太原市万柏林区和平街道为民服务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和平街道通过探索“四方融合”等治理模式,精准回应民生需求,通过暖心务实的行动写下了一个个充满温情的故事。
文化浸润邻里 社区汇聚爱心
5月13日,走进玉河社区的“睦邻大学堂”,京剧班的学员们字正腔圆地唱着《贵妃醉酒》,隔壁教室的舞蹈队员随着节奏翩翩起舞。这样的场景,源于和平街道服务能级的持续提升。
去年5月,和平街道打造的“睦邻大学堂”揭牌,课程涵盖国学、戏剧、乐器等10余类,惠及居民万余人。同时,居民还可以走进健身房、心灵驿站、书画室等功能室,锻炼身体、放松身心。
除此之外,针对辖区儿童,社区还设置了妈咪小屋、儿童之家,并联合志愿者,分教室、分内容,服务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针对户外工作者和新就业群体,社区依托省级“工会爱心驿站”,为他们提供暖心服务。
居民在这里学习知识、交流兴趣爱好,孩子在这里更好地享受童年,户外工作者在这里歇脚、充电……打破邻里间的隔阂,为社区带来更多温情。
创新治理模式 守护和谐家园
来到位于西巷社区的熙苑小区,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心情愉悦。然而,就在半年前,这里还存在不少问题,流浪犬扰民就是其中之一。在“四方融合”治理模式下,社区网格员联系了民警,民警又联系了专业捕犬人员,将流浪犬捕捉并送至“爱心家园”,小区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四方融合’治理模式整合了警务人员、网格员、物业人员和社会力量,就是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西巷社区负责人说道。
在此基础上,社区还通过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在每栋居民楼前,都能看到网格员和物业红管家的联系方式公示牌。“我们将各社区工作平台对接到万柏林区基层治理平台,居民可以通过网上反映问题,网格员及时答复处理,这一举措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和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焦“急难愁盼” 办好惠民实事
在和平街道,每一项为民服务的举措背后,都饱含着党员干部与群众“双向奔赴”的温情。
“以前出行特别不方便,要走很远才能坐上公交车,现在18路支公交开通了,在小区门口就能坐车,太方便了。”为了解决居民出行难,街道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进社区调研活动,经过多方努力,便民公交线路成功开通。
玉园北社区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在玉门花园居住的4623户居民,其中以老年人居多。为此,在太原市万柏林区民政局的牵头下,建成了玉园北社区老年幸福院,现有40余名老人居住于此。“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得到精心照护,也获得了更多精神慰藉。”一名老人感慨道。
这些点点滴滴的改变,正是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和平街道以“绣花功夫”做实民生服务,让社区不仅成为居住的空间,更成为温暖的港湾。在这里,每一处细节的改善都诠释着人民至上的理念,每一次问题的解决都凝聚着多方协作的智慧。当服务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就变成了“最美一公里”。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