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
太原: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
5月8日,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八场发布会,太原市住建局介绍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功能品质提升有关情况。
2025年,太原市住建局聚焦路网体系完善、城市有机更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筑产业转型发展等四大工作任务全面攻坚,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太原篇章贡献力量。
完善城市路网体系 群众出行更便捷
城市交通是否畅通、群众出行是否便捷,不仅关乎城市形象,更关系到市民的生活品质。近年来,太原市拉大城市框架,优化发展空间,持续加大路网建设力度,跨汾桥梁、快速路、主干路等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之相连接的小街巷,却成为太原市路网体系建设的短板和欠账。
针对“大动脉畅通、小街巷不畅”等突出问题,今年,太原市按照“轻重缓急,解决急需”的原则,围绕保交房、城中村改造、学校医院公共服务设施补缺三大路径,系统谋划了50多条街巷,并将这些街巷的建设改造作为重中之重的民生工程全力推动。
今年街巷的建设改造坚持“全要素提升”理念,如同为城市进行一场精密的“微创手术”。地下管网全面更新,水电气暖、雨污分流、通讯线缆全部入地,预留检修通道,彻底告别“马路拉链”现象;地面空间系统优化、快慢分离,自行车道、人行便道、城市家具、无障碍设施一应俱全,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历史记忆精心保留,百年古树、老建筑、老字号商铺均纳入保护名录,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目前,这批街巷中,十四号线北街、南十方南街、马庄南路、玉河街等17条街巷已开工建设。其中,亚日街、享堂街、坞城西路、后北屯街、平阳西二路等道路已基本完成,正在收边收口进行街景街貌全面整治。其余街巷的建设改造,将根据前期成熟情况和交通组织情况,有序展开,在年底前将全部完成。
实施城市有机更新 让老城焕新颜更宜居
“我市坚持‘体检、更新’一体化推进,以城市体检推动城市更新,连续五年持续开展城市体检工作,从住房、社区、街区、城市4个维度,深入查找停车难、充电难、养老服务设施不全、儿童活动场所欠缺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及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均衡、文化特色彰显不够等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针对性地制定措施,谋划更新项目,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太原市委住建工委委员、市住建局副局长王海生介绍。
期间,太原市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住宅老旧电梯更新工作,2020年以来,实施了3497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涉及1.5万栋楼,惠及64.4万户居民;同步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022部,对住宅老旧电梯更新310部。今年,太原市还将再新开工改造18个老旧小区,涉及28万平方米、82栋楼、4000余户居民;并通过自愿方式,同步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30部、住宅老旧电梯更新500部以上,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同时,太原市大力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工作,组织各县(市)、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摸底工作,形成“一社区一台账”,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养老托育设施建设等工作,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完整社区的建设。
推动建筑产业革新 培育绿色发展动能
在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市场主体方面,太原市住建局充分发挥“优化营商环境、入企服务、央企服务”专班效能,精准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助力市场主体扩规提质。
期间,太原市重点扶持建筑企业资质升级与总承包能力提升,推动企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发展;培育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转型,打造一批科技型、特色化标杆企业;深化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及工程。同时,加强与外地在并施工企业联动,优化服务保障机制,稳定建筑业发展基本盘。
聚焦绿色低碳,推动建筑革新,太原市研究出台《太原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全面推行绿色建造行动,实现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标准;深化绿色建筑创新项目创建,重点扶持高星级绿色建筑及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开展零碳建筑试点;以钢结构住宅为突破口,打造高装配率示范项目,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确保新开工建筑装配式占比达40%以上,高质量完成省级年度目标任务,加速建筑工业化进程。
通过企业培育与绿色转型双轮驱动,太原市着力构建现代化建筑产业体系,助力城乡建设领域实现低碳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