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丽代表:培育更多传承人 让非遗绽放持久生命力
刘丽丽代表:培育更多传承人 让非遗绽放持久生命力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非遗、喜欢非遗,但非遗项目以人为传承载体,只有一代代人懂技艺、会技艺,才是真正的传承;只有不断培养和发展新传承人,非遗才能拥有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岚县面塑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丽丽如是说。
作为新时代守护技艺的传承者,刘丽丽十分重视非遗的教育推广,她通过开展“非遗技艺进校园”活动,为学生创造体验面塑技艺的机会,并在自己的面塑坊开设了面塑教学班,免费教周围的学生和群众做面塑。
“近年来,随着国潮热,以非遗为主题的文创商品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刘丽丽表示,我省可以将非遗文化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开发具有非遗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如把广灵剪纸元素、平遥推光漆等融入生活用品,同时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推动非遗与文旅融合,在山西的热门旅游景区如五台山、小西天等地安排非遗展示和体验项目,让游客深度体验山西非遗。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她建议,将非遗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如编写具有山西特色的非遗教材,在中小学开设相关课程,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剪纸、面塑、晋剧等本地非遗文化;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到传承人的非遗工坊观摩学习;在高校或职业院校设置相关专业或培训课程,把与非遗保护相关的课程列为文学、艺术学等专业的必修课,把音乐、工艺、建筑等领域的文化遗产内容列入高校选修课,培养专业的非遗传承人才。
同时,她建议为非遗传承人提供资金补贴,用于技艺传承、工具材料购买等;组织传承人参与研修培训,参加国内外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的传承经验,进一步提升技能艺能,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拓宽眼界和知识面,提高保护传承实践能力。
此外,刘丽丽还建议在社区设立非遗传承点,定期组织开展非遗活动,邀请传承人展示技艺,鼓励居民参与体验,让更多民众感受非遗魅力,提高群众对非遗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