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加快构建文物发展新格局 让文化“软实力”成为转型发展“硬支撑”
【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加快构建文物发展新格局 让文化“软实力”成为转型发展“硬支撑”
12月25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三十八场新闻发布会,省文物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着力构建文物发展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文物系统加快构建‘11356’新发展格局,一体推进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系统性研究、活态化传承,努力让文化‘软实力’成为转型发展‘硬支撑’。”省文物局副局长于振龙介绍。
在加强系统保护方面,我省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理念,着力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工作格局。其中,聚焦文物平安工程建设,全国首家建成线上监管加线下巡查机制,累计发现安全隐患4005处,完成整改3432处,整改率达86%;聚焦国宝级文物提质增效,实施39处国宝级文物单位重大专项,开展本体预防性保护和集中连片保护;聚焦社会力量参与,截至2023年底,全省累计认领认养文物建筑473处,吸引社会资金5.2亿余元。
在促进有效利用方面,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陶寺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古建筑博物馆、壁画博物馆、西阴考古博物馆、黄河文化博物馆、长城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专题博物馆建设有序推进。同时,伴随古建游热潮,各地相继推出深受欢迎的系列主题线路和文创产品,用特殊的方式讲述山西故事,传播历史文化。
省文物局主动服务大局,“十四五”以来,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开展考古勘探4055项、勘探总面积18000余万平方米;进行考古发掘544项,发掘总面积约27万平方米,出土文物约62987件/套;完成全省71个工业类开发区文物评估,释放可用土地面积约68万亩,既有效抢救了地下文物,又有力保障了工程建设。
积极参与“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近年来,我们积极参与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努力用山西考古成果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省文物局副局长白雪冰介绍。
期间,我省聚焦“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项目,依托芮城西侯度、襄汾陶寺、忻州尹村等重要遗址,系统布局,着力推进田野考古实证,夏县师村出土6000年前石雕蚕蛹,沁水八里坪发现4000多年前三重环壕聚落及大型建筑基址,大同吉家庄佐证4000年前开颅手术成功案例,兴县碧村遗址、霍州陈村瓷窑址分别荣获2022、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既丰富了山西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直根的历史内涵,又多个角度在文明实证上贡献山西力量。
同时,我省持续推进全省考古基地及实验室建设,不断拓展科技考古和文物展示利用空间,进一步揭示古代族群、聚落、生业等多要素的互动变化。冶金考古遗存研究表明中条山地区是夏商时期中央王朝铜矿资源重要产地。环盐湖区域遥感考古调查,为古国时代遗存与古史传说的实证研究提供新视角。陶寺、碧村、八里坪等遗址动物、植物、人骨、古环境等检测分析,为复原古国时代生业形态与聚落结构等提供重要依据。
坚持“大考古”理念,我省成立全省考古工作联盟,与山西大学共建山西考古文博研究院,实现人员互聘、资源共享;与吉林大学共建吉大夏县考古基地,与省内外八家单位共建“夏商文明考古研究晋南中心”,开展联合考古行动和课题攻关,形成一体化工作合力;推动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陶寺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连续举办四届“西阴论坛”,提升山西考古影响力。
让“博物馆热”升温且保温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博物馆已经成为城市的“会客厅”,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新的社会风尚。“截至2023年底,山西省共有备案博物馆(纪念馆)225座,全年举办陈列展览781个,教育活动7694场,总参观人次超过3000万人次。”于振龙介绍。
为持续推进我省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我着力完善全省博物馆功能布局,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强化服务意识。其中,我省以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备、作用明显的文化保护中心为目标,着力完善博物馆功能布局,以省级馆为龙头,市级馆为骨干,县级馆为基础,非国有博物馆为有益补充的博物馆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
以精品陈列展览推介为抓手,我省加快现有博物馆陈列展览提质升级,推动博物馆与观众“双向奔赴”。五年来我省共有20余个精品展览受到国家文物局推介,山西博物院的“晋魂”基本陈列经过三年提升改陈后,展线明晰合理、展品布局考究、展示手段多元,受到观众一致好评,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奖”。
同时,我省把社会和观众的需求作为博物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文教融合。期间,结合人们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进一步提升博物馆旅游服务功能,营造高雅的人文环境与舒适的参观环境;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观众参观博物馆的便利化水平,在特定时段推动部分有条件的博物馆提供延时开放服务;积极推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社会教育活动。
“立足新时代,我们将不断完善全省博物馆发展布局,持续提升全省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传播,主动将博物馆事业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在文化强省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做出更大贡献。”于振龙表示。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