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多部门齐发力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效显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记述>>本网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12月6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战略实施以来我省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省内黄河干流长965公里,占黄河干流总长的近五分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考察调研山西,作出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让一泓清水入黄河”等重要指示。

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领袖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保护治理成效显

“我省坚持高位推动,运行机制高效务实;坚持协同推进,规划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坚持系统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统筹谋划,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坚持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坚持文旅融合,黄河文化魅力不断显现;坚持联动发展,省际合作交流持续深化。”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闫中立介绍。

期间,省委、省政府印发《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11市出台本地区黄河区域规划,相关部门相继印发水安全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10个专项规划,配套出台《山西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形成了以1个总规划为统领,21个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为支撑,30个配套政策文件为保障的规划政策体系,构建起推动战略落实的“四梁八柱”。

我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2024年前十个月,全省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98万亩,黄河流域完成营造林面积192.46万亩,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美丽山西建设加快推进。

同时,我省深入实施总投资超千亿元的“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加快实施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扎实推进吕梁山西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重点地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示范项目,各项工程进展顺利;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开展襄汾陶寺、兴县碧村、芮城坡头等遗址考古发掘。

多点发力抓落实

“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和相关市,重点抓好以下任务落实,推动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闫中立表示,我省将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出台《山西省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实施一批优质三北工程项目;加强太行山、吕梁山、晋西北高原风沙源及晋西南汾河谷地等重点区域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强化汾河谷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措施落实,以点带面推动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提升。

在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我省将强化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古贤山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统筹推进省级水网骨干工程及县域配套工程建设,科学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地下水水位管控,加大地下水超采漏斗治理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实施节水行动,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在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方面,我省将优化完善水雨情、山洪灾害监测站、气象观测站布局,加强监测预警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改造;推动沿黄地质灾害易发区市与市、县与县之间建立突发地质灾害响应联动机制;开展水旱灾害防御演练,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和水平。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我省将扩大高标准农田面积,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高标准建设煤炭供应保障基地,有序发展抽水蓄能,推动集中式风电光伏规模化发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改造提升煤焦冶电等传统优势产业,壮大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量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落实晋京、晋津、晋粤战略合作协议,持续扩大开放;提升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稳步增进民生福祉。

财政保障助发展

“近年来,省财政厅按照中央和我省部署要求,锚定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目标,立足财政职能,三方面发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财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陈新民介绍。

期间,我省出台《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形成了紧密对接国家政策、切实符合我省实际的6项机制、24项具体支持举措;研究制定了“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资金筹措方案、绩效管理办法、监督办法,夯实全要素保障、全过程管理、全方位服务的财政政策体系。

同时,省财政厅大力度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对标国家政策,成立工作专班,2022—2023年累计争取中央资金429.37亿元,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不断强化资金统筹整合,积极调整支出结构,2019年以来省级累计下达财政资金1096亿元、累计发行专项债券1172.56亿元,有力缓解市县筹资压力,着力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和防洪减灾短板,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做好资金保障。

除此之外,省财政厅加大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力度,2019年以来,省级累计下达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72.28亿元、安排绿色发展转移支付32.9亿元,引导地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完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体系,2022年起实施汾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累计发生生态补偿资金9.9亿元,实现了流域污染共治、成本共担、成果共享;2024年3月,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正式签订黄河流域(晋陕蒙段)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补偿体系持续完善。

文旅产业促繁荣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们坚持系统化保护、活态化传承、品牌化发展,加快推动文旅产业升级,促进黄河文化繁荣,全面提升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水平。”省文旅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任永福说道。

期间,我省出台了《山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山西省黄河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配套出台了《山西省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相继完成了《山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研究》《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传统文化研究》《山西省沿黄精品景点建设研究》等黄河文化研究课题,形成高质量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理论与实践指引。

在守护非遗根脉方面,我省开展了黄河流域非遗资源普查,打造河曲、碛口等黄河流域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现黄河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秉持“两创”方针,开展非遗生产性保护,设立3家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4家省级基地,成立乡宁金砂紫陶技艺工坊、河东花灯制作技艺工坊等300余家非遗工坊;文旅部和山西省政府共同举办黄河非遗大展,成功举办四届非遗博览会,组织承办沿黄九省非遗民歌展演,发布黄河风情非遗之旅线路,让游客畅享非遗文化盛宴、共赴非遗多彩之旅。

我省还着力打造旅游廊道,持续加大黄河流域重点景区建设力度,联合陕西省共同创建壶口瀑布5A级景区,推动关公故里文化景区列入5A级创建名单,沿黄4市串联打造老牛湾、碛口古镇、乾坤湾、盐湖、鹳雀楼等169个A级景区,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65家;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连通200余个景区景点,建成集旅游驿站、集散中心、观景平台、房车营地等为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真正让游客体会“黄河之魂在山西”的魅力。

为讲好黄河故事,省文旅厅推出了《表里山河》《吕梁英雄传》等一批黄河流域优秀文艺作品,指导交响乐《黄河》呈现舞台;开展“跟着悟空游山西”“100件文物读中华文明史”等主题系列宣推,推出《黄河》宣传图册,持续打造黄河古建IP;成功举办旅发大会、大河论坛·黄河峰会、山西艺术节、晋剧艺术节等重大文旅活动,向国内外讲好黄河故事、山西故事。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在保护、传承、弘扬上发力,创作一批蕴含山西元素、彰显黄河文化的文艺精品力作,打造独具山西魅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贡献山西力量、体现山西担当。”任永福表示。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责编:王晓艳、金环)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