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好运之城”抢抓机遇 河东大地谱写新章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记述>>本网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11月22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十一场新闻发布会,运城市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储祥好表示,去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亲临运城,现在虽然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但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历历在目、谆谆教诲言犹在耳。全市上下牢记领袖嘱托,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抢抓机遇、感恩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运城篇章。

传统农业大市迈向现代农业强市

运城是全省农业大市,去年粮食、水果、蔬菜、肉蛋奶产量,分别占到全省的20%、76%、23%和14%,是山西省的“粮袋子”“果盘子”和“菜篮子”。聚焦农业现代化,运城大力发展特优农业、工业农业、品牌农业、数字农业,狠抓南粮北植、南菜北种、南茶北栽、南鱼北养“四南四北”产业转型。粮食总产常年稳定在60亿斤左右,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年均增长20%。

在稳粮保供的基础上,运城因地制宜壮大特优农业,打造形成更多类似临猗苹果、绛县樱桃、盐湖酥梨、夏县西瓜等特优农产品专业县、专业镇;不仅规模生产羊肚菌、猴头菇等山珍,更有白对虾、大闸蟹、三文鱼等“海味儿”。重点打造果品蔬菜、饮品酿品、主食糕点、中药材、肉蛋制品五大产业集群,今年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有望突破320亿元。持续推广“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三大区域品牌,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打造的滴滴农业数字化平台,农户只需在手机上轻点几下,智慧农机便能迅速“接单”,精准到达指定地头。

乡村建设方面,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7.4%、生活污水集中治理率34.6%,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精心规划建设,连片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一大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涌现。

为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开拓多元增收渠道与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相结合,在产业增收带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开发区、工业园区、城镇的吸纳功能,越来越多的外出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创业。同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合汽生材”蹚出工业转型新路子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产业转型,关键在工业转型。聚焦工业新型化,运城市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持续打造“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目前已逐步成形成势。

“合”就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目前全市“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达152家,排名全省第2;国家级和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分别达8家、48家,均排名全省第1。“汽”就是智能网联汽车,吸引了亚新科、华恩实业、蓝科途、东睦磁电等一批汽车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2%。“生”就是生物医药大健康,1—10月份,全市医药制造业完成投资8.1亿元,同比增长13.8%。“材”就是新材料,目前已形成碳基、铜基、精品钢、铝镁精深加工等多条全产业链条,全市新材料规上企业达102家。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合汽生材”增加值完成76.1亿元,带动战新产业占比达23.4%。此外,运城市拥有7家省级“链主”企业和2家省级重点专业镇,一批新产品走向全国、享誉世界。比如,运城开发区北方铜业生产的“手撕铜”厚度仅6微米,相当于A4纸的1/10。再比如,中车永济电机研发的海上半直驱风力发电机,目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秀出了中国制造实力。

“好运之城”焕发文旅产业新光彩

运城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文旅资源丰富。今年运城文旅市场持续火爆,截至10月底,全市A级景区接待游客和门票收入分别增长34%、51%;特别是国庆假期,重点监测的9家景区这两项指标几乎实现倍增,盐湖堤埝、水上列车、福胜寺、东湖农贸市场等纷纷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运城文旅精彩出圈的背后,是该市围绕“打造旅游热点门户”目标,狠抓景区建设,推进文旅融合,提升服务品质,增强游客体验,持续叫响“国宝第一市、天下好运城”文旅品牌,努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具体而言,构建龙头景区矩阵,重点推进关公故里、五老峰等10个5A级景区和运城盐湖、芮城风陵渡、夏县泗交等5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河东历史文化展示中心、河东成语典故园等陆续开放迎客。促进文旅融合跃升,“文旅+农业”建成国家和省级重点旅游村13个,推出3条乡村游线路;“文旅+教育”推出5条“探寻古文化奥秘”线路,擦亮研学游品牌;“文旅+交通”打造一县一营地,举办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自驾游等活动,变旅游公路为“公路旅游”;“文旅+体育”打造汽车摩托车越野挑战赛、环盐湖马拉松等赛事品牌。

同时,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加强旅游餐饮管理,发布“美味河东”系列标准;丰富住宿类型,打造“条山驿”“黄河人家”等特色品牌;开通全域旅游“城景通”免费直通车;实行门票优惠,推出“跟着悟空游运城”套票,并与西安合作推出联票“双城卡”;推出关公文化、池盐文化、永乐宫文化等12大系列100余类文创产品,“圈粉”无数;打造《梦境·西厢记》《宋韵·南风歌》等实景演艺,深受游客好评。

加速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

运城是山西的“南大门”,地处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承东启西、贯通南北,区位和交通优势比较明显。近年来,运城聚焦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积极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拓宽开放通道。坚持“铁公机”一体发力,打造现代化、立体式交通网络。高铁1小时达西安,2小时达太原,浩吉铁路是连接7省(区)的重要战略运输通道;高速路网纵横交错并不断优化,去年运三高速公路三门峡公铁黄河大桥连接线通车,近期临猗黄河大桥也将全面通车,大大缩短了人们南下、西进的距离和时间;机场目前通达国内外36个城市,年旅客吞吐量近250万人次。

建强开放平台。运城航空口岸正式开放,相继开通了直飞泰国曼谷、香港等地的国际航线,后续还将直飞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加紧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及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吸引了阿里巴巴国际站等平台公司入驻。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跨境电商出口总额近1.6亿元。

壮大外贸主体。千方百计引导和支持企业发展对外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制定出台了促进外经贸发展若干奖补政策,从5个方面提出22条真金白银举措。目前,全市进出口实绩企业216家,进出口国别或地区110个,与“一带一路”沿线44个国家有贸易往来;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达121亿元,同比增长59.6%,增速全省第1。

倾力绘就河东百姓幸福新图景

为让百姓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运城市持续深化技能、健康、书香、幸福“四个运城”建设,零工市场经验做法受国务院通报表扬并在全省推广,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每年新(改、扩)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高考达线率始终位居全省前列;大力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实现全覆盖,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正有效解决;被国务院授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全省首家。

生态环境好,百姓的幸福指数才能高。近年来,运城市持之以恒改善生态环境。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面,加强生态修复治理,从2020年起每年滚动谋划实施“十大生态保护工程”和“十大高质量发展工程”,纵深推进“绿满运城”行动,林木覆盖率、水土保持率分别达31.5%和75.4%;强化污染防治攻坚,黄河干流运城段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地表水国考断面水体优良比例由2020年的54%提升到目前的70%;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2024年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4%,排名全省第3。

一池河东盐,半部华夏史。盐湖是大自然赋予的瑰宝,运城市坚持系统施治,全面启动“退盐还湖”,累计投资近15亿元开展了堤埝整治、清淤治污、沿湖绿化、水系治理等工作,盐湖及周边生态得到明显改善。激活文化矿藏,合理有效盘活盐湖周围文物建筑、工业遗存等各类资源,实施了池神庙保护与修缮工程,打造了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谋划打造盐文化遗址休闲街区项目,让盐湖历史传承弘扬。科学开发利用,通过开展卤水虫养殖、进行卤水虫高附加值研究、发展康养旅游等,让盐湖物产造福人民。

如今的运城,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了。越来越多的西伯利亚野生白天鹅到黄河湿地保护区栖息越冬,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黑鹳留居汾河运城段湿地公园,反嘴鹬、火烈鸟等200余种野生鸟类在盐湖景区“安家”,运城日益成为名副其实的山西“小江南”,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山西新闻网记者 郝亚红

(责编:王晓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