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五方面精准发力 为全方位转型提供水安全保障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记述>>本网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11月5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省水利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龚孟建表示,煤长水短、十年九旱是山西的基本省情和水情,水资源总体短缺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省水利厅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建设现代水网为牵引,以深化水利改革为动力,从现代水网构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生态保护修复等五方面精准发力,为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

做好水网建设规划  写出治水兴水文章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对完善国家水网总体格局作出安排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网建设,2023年5月省政府批复《山西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并将水网建设纳入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决策部署的重点任务予以推动。

“山西现代水网总体布局以西边过境的黄河、境内的汾河等8条天然河道和万家寨引黄入晋等重大引调水工程为‘纲’,以区域输配水通道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为‘目’,以控制性调蓄工程为‘结’,着力构建‘三纵九横、八河连通,多源互补、丰枯调剂’水网总体布局。”龚孟建介绍,总体目标是现代水网建设坚持“一网牵引、四网融合”,即:以水资源配置网为牵引,带动防洪减灾网、生态河湖网、数字孪生网一体建设。2025年,全省总供水能力可达97.6亿立方米,惠及2450万人。到2035年,山西现代水网基本建成,总供水能力达到118.5亿立方米、省级水网覆盖率达到99.1%、省级水网水流调配率达到83%。

截至10月底,山西现代水网建设成效显著:一是水网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到今年年底,省市县三级水网规划体系基本建立。二是水网骨干工程加快推进。规划的46项水网骨干工程,有40项已完工投运或正在建设。三是水网先导区建设示范引领。大同市、长治市先后入选全国市级水网先导区,大同市谋划实施4类59个项目,总投资110.7亿元;长治市谋划实施5类184个项目,总投资486.1亿元。此外,今年上半年省水利厅开展第一批省级市县水网先导区建设,确定长治市、运城市为市级水网先导区,祁县、壶关县、云冈区、潞州区、浑源县为县级水网先导区。

龚孟建表示,下一步,我省要上接国家水网。全要素、全周期服务保障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推动设计灌溉面积734.8万亩、年供水能力18.03亿立方米的古贤山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届时,临汾、运城2市20个县(市、区)将受益。加快中部引黄、小浪底引黄二期、万家寨引黄北干支线等在建的12项骨干水网工程建设进度,线路总长1622公里,建成后年供水能力16.6亿立方米。新建神五岢、上党两座大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86.7万亩,8县42个乡镇446个行政村受益。下通市县水网,完成5个市级和81个县级水网规划审批,全面建立省市县三级水网规划体系,加快规划的133个县域水网工程建设,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

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是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有限水资源有效支撑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兵说,为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山西省水利厅完成海河分水,明确地下水指标,水资源管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夯实取用水基础,水资源监管能力持续增强;突出泉域保护,晋祠泉水位创新高;坚持节水优先,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不断增强。

王兵介绍,在已完成黄河流域耗水指标分配的基础上,报请省政府印发《山西省海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山西省地下水管控指标方案》,将13.99亿立方米海河流域地表水指标和全省27亿立方米地下水指标细化分配到各市。同时,开展取用水管理巩固提升行动,对11.13万个核查登记的取水口进行信息比对,全面动态掌握各类取水口的数量、监测计量等相关信息,不断规范取用水秩序。

省水利厅联合太原市政府印发《晋祠泉复流实施方案》,明确“晋泉十条”复流措施,以地下水超采治理和重点泉域保护为突出代表的晋祠泉,水位稳步回升。截至今年10月31日,水位超出泉口0.63米,创2023年5月复流以来新高。坚持节水优先,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不断增强。2023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累计下降8.5%和8%以上。全省已有73个县成为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全部省直机关和80%省属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6市入选国家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是全国入选城市最多的4个省份之一。

下一步,省水利厅将坚持“四水四定”,量水而行、节水为重,持续有效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一是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体系。加快推进海河流域地表水指标细化至各县工作;推动出台《“四水四定”2025年实施方案》,加强水资源用途管制和差别化管控,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量水而行。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在2021—2023年已压采地下水2亿立方米的基础上,到2025年再压采0.8亿立方米,初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持续推进“晋泉十条”复流措施,力争晋祠泉早日实现稳定复流。进一步规范取用水行为。充分利用数字水利和大数据作用,加强取用水过程管控,及时处置无证取水、超许可取水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发现问题依法依规处置率达到100%。全面推进节水能力再上新台阶。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力争到2025年底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累计下降12%和10%以上,全省县、区基本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

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  大力开展幸福河湖建设

加快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大力开展幸福河湖建设是今年水利建设的重点任务。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张滇军介绍,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省各级全力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幸福河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朔州七里河、长治绛河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62条省级幸福河湖年度建设任务稳步推进。

我省主要做法一是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省领导主动领河,担任纳入全国母亲河复苏行动目标的汾河、沁河等河河长。建立河湖问题整改跟进机制,五级河湖长推动解决河湖库“四乱”疑难问题196个。二是政策驱动,科学布局谋划。印发《山西省母亲河名录》《山西省推进母亲河复苏建设幸福河湖三年行动方案》,以县域为单元,以母亲河为载体,以河湖长制为抓手,锚定三年建设“百县百河(湖)”目标,分期分批开展幸福河湖建设,优先把母亲河建设为幸福河,推动流域重现生机,河流恢复生命。三是项目带动,夯实复苏基础。坚持以流域为单元,推进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系统治理,持续推进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项目、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八百里浊漳·美丽的画廊”生态修复治理,“七河”“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效果凸显。四是补水增动,实现常流长清。确定汾河等34条河流生态流量保障目标。2019年至2023年连续五年向永定河生态补水18.1亿立方米,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山西贡献。实施“六水济汾”,向汾河调引水16.02亿立方米,保障“一泓清水入黄河”。今年5月以来,通过多库联调,向汾河应急补水6700多万立方米,保障汾河干流生态与农业用水需求。五是系统联动,促进河湖复苏。全面落实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共治的河湖管护长效机制,把资源要素向母亲河流动、把治河项目向母亲河倾斜、把治水政策向母亲河聚集、把文化产业向母亲河融入、把资金支持向母亲河集中,全面发力,整体推进,确保完成全省幸福河湖年度目标任务。

下一步,省水利厅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落细落实母亲河复苏措施,全力开展幸福河湖建设,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山西新闻网记者  王晓艳

(责编: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