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省科技厅深入贯彻落实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的战略部署,高效配置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着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10月15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场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有关情况。
全省科技创新工作见实效
“我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跃上新高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得到新提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新活力,科技助农惠民呈现新亮点。”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俊义介绍。
省科技厅把解决“卡脖子”问题作为头等大事,集中力量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以高质量科技供给推动重点产业链建设。我省连续实施71项省科技重大专项,400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推进能源技术革命,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80%以上,特种钢材料、超高强度碳纤维、碳化硅衬底、锂电池隔膜、钠离子电池和钒液流电池储能等新技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省坚持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解决我省科技创新资源基础薄弱问题的重要任务,深挖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集聚科技资源,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12家、省重点实验室173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33家、省市两级新型研发机构155家,层级多样、品类齐全的创新平台体系基本形成。
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我省建成6个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6个省级技术转移机构,1个综合性和20个领域类中试基地,培训技术经理人357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配套体系更加完善。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593.86亿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达2.55件,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69.5%和97.7%。
金融支持赋能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近年来,省科技厅在金融管理部门、各类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全力打通“科技——产业——金融”通道,取得了积极成效。
“我们会同人行山西省分行及12个厅局在省级层面建立了工作专班,起草制定了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实施细则、推进科技金融大文章的行动方案、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科技金融支持政策措施等文件,持续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政策体系,构建起我省科技金融工作‘四梁八柱’。”省科技厅副厅长牛青山介绍。
2022年,省科技厅联合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出台《科技金融专项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在山西省科技计划体系中重构设立了科技金融专项,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专属产品奖励等方式引导银行、担保、私募基金、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三年来持续扩大专项支持范围和规模,投入财政资金约3768万元,撬动金融资本约101亿元。
在优化金融资源服务效能方面,省科技厅先后与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邮储、浦发、中信、光大等8家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导各银行加快设立专业性、独立性更强的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及专属信贷产品;与股权、担保、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广泛对接合作;针对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设了“山西省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初步搭建起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企业信息沟通的“直通车”;全面推动建立“银行信贷+创投基金+科技保险+企业债券+资本市场”的多层次一体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除此之外,围绕晋创谷入驻企业融资需求,省科技厅牵头主办了2024山西科技金融投融资晋创谷对接会议,会上5家金融机构分别与12家企业签订了总计6912万元的投融资协议。
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
“省科技厅将坚持需求拉动、供给驱动双向发力,深化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提及我省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采取的举措,省科技厅副厅长王晋斌如是说。
在完善政策体系,强化科技成果制度保障方面,我省先后制定并出台《山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山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山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构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在我省落实落地的政策保障体系。据统计,全省出台专门科技成果转化文件24个,出台配套政策措施30余个,极大调动和激发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我省还着力搭建平台基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其中,“山西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为成果供需双方搭建信息融通的撮合平台。截至目前累计访问量达150.55万次,累计发布成果供需信息41240项,累计合同成交量3256份,累计合同成交金额369亿元。
同时,我省加大资金投入,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目前已累计立项496项,财政资金投入约2.49亿元,引导撬动社会资金约18.68亿元。
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赋予试点单位成果处置权,破解科研人员“不敢转”难题;建立技术转移人才职称评定制度,为专门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校教师和专职人员设置职称序列,破解科研人员“不会转”难题;允许横向项目结余经费入股科技型企业,破解科研人员“没钱转”难题。
除此之外,省科技厅印发了《科技成果多维价值评价工作指引》,重点围绕科技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改进了科技成果评价的方法和程序,构建了多维价值评价体系,明晰了评价结果的应用场景,为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改革提供了工作基础,走在全国前列。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