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打造市场监管品牌 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太原:打造市场监管品牌 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近年来,太原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打造太原市场监管品牌,着力提升经营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10月9日,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太原市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七场发布会,介绍了太原市市场监管局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新举措。
记者了解到,围绕公平竞争审查、市场综合监管、规范行政执法、重点产业质量提升、知识产权、消费维权、食品安全、特种设备、药品安全、基层所(队)建设等10个方面,太原市制定出台了《“监管更精准、服务更高效、群众更满意”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十大行动方案》。
聚焦发展需求 做好“有感服务”文章
“结合信用提升三年行动任务,我们健全完善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开通网上信用修复申请受理,实现‘不见面办公’。”太原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亚东介绍。
同时,在深入推进“惠企直通车”方面,太原市市场监管局高质量打造外资企业登记窗口,优化外资企业“全代办”服务,全面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独任代办等六项制度;加大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推进“惠商保”2.0工程,累计为3341户个体工商户赔付2637.66万元;着力推动质量品牌和知识产权赋能发展,助力155家小微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在加大知识产权金融支持方面,太原市市场监管局投资900余万元,建成省内首个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面向政府、园区、企业、高校和服务机构等提供“线上”一站式服务,注册用户突破600户,累计点击量达60万次;投资2000万元,建成全省首批4家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全部挂牌运营;设立5000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和5000万元知识产权投资基金,前三季度实现质押融资业务14笔,质押金额达3.2亿元。
规范市场秩序 做好“无感监管”文章
为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太原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加快构建新型综合监管机制等任务指标,辐射全市11个县(市、区、开发区)78.57万经营主体,创新构建协同高效的双随机“四+”综合监管体系,运用“一业一查”“市抽县查”“抽查事项1+X匹配”等模式,精准提升监管效能。
与此同时,太原市市场监管局严格规范执法,成立执法能力建设工作专班,研究制定多项制度措施,将小过重罚、选择性执法纳入民生实事;在全省率先使用山西省市场监管执法办案平台,从源头上遏制任意执法、重复执法;深化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制定《行政执法事项清单》997项、《包容免罚清单》201项以及《减轻处罚清单》50项。
太原市还着力加强重点领域专项监管,围绕“查办一案,规范一类,影响一域”目标,开展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专项整治、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医疗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整治、医保领域欺诈骗保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城镇燃气专项整治、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等11项专项整治行动。
促进主体发展 做好“内外兼修”文章
“我们着力创优放心消费环境,印发《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三消’联动工作机制(试行)》,积极引导商家诚信经营,帮扶全市128家示范主体列入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创建培育库’,积极打造消费放心、维权安心的‘放心消费在太原’品牌。”王亚东表示,截至目前,共受理消费投诉31224件、消费举报691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51.95万元。
在做好标准示范企业培育方面,太原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发挥政府引导、培育作用,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产业、重点产业创新主体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8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1家。
除此之外,太原市市场监管局着力夯实监管执法队伍建设。期间,建立“执法能力大讲堂”工作品牌,邀请名师、专家围绕法律运用、执法流程、办案实操等内容进行授课,强化提升干部队伍执法能力素质,打造监管铁军;围绕基础建设、人员配备、装备保障、履职能力等基本信息,建立监管所档案,目前已建档完成61家,建档率达95%;设立“营商环境体验官工作站”,组织5名体验官定期进站,开展营商环境监督、体验、评价,反向监督各项惠企政策执行落地情况,倒逼市场监管执法行为规范提升。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