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难点 解痛点 太原多措并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疏难点 解痛点 太原多措并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太原法院坚持‘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立足司法审判职能,聚焦企业在参与诉讼执行过程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推出一批有针对性的举措,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9月5日,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太原市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发布会,介绍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的举措。
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依法妥善审理买卖合同、运输合同、建筑工程合同等各类合同纠纷93171件,审结涉外案件73件,知识产权民商事案件2237件;开展“守护民生权益优化营商环境”集中行动,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7项行动计划,发布14个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推行诉讼服务改革 快速解决纠纷
“以最快速度定分止争,为企业解决经济纠纷,才能让企业更好经营。”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马强表示,为此,太原法院坚持把好立案诉服“第一关”,积极推行诉讼服务改革。
其中,太原法院推行“五位一体”立案模式,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立案需求,全市法院民事案件网上立案率达到60%以上;落实繁简分流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全市法院简易程序适用率88%以上,营商环境效率要求在繁简分流中得到积极回应。
与此同时,太原市深化市场主体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打造“中院牵总、多元联动+N”诉前调解新机制,将医疗、金融、文旅、证券、著作权管理协会等纳入调解体系。
2023年,诉前调解8万件,调解成功4.8万件;2024年1-8月,诉前受理6.3万件,调解成功3.5万件,另外通过诉前保全化解纠纷2.6万件。效率高、不伤和气、可执行的诉前调解模式已经成为市场主体解决纠纷的首选。
多举措助力提速降费 降低诉讼成本
针对涉诉市场主体希望降低诉讼成本的诉求,太原市创新司法鉴定机制,规范鉴定启动,优化机构选择,加强流程监管,创优收费模式,提升队伍素能,加强制度建设,采取推行鉴定机构竞争改革等多项举措解决“鉴不鉴”“谁来鉴”“鉴定慢”“收费高”“质量差”五个维度问题,目前全市法院阳光、经济、高效、权威的司法鉴定机制已经建立。
记者了解到,2021年至2024年,全市法院受理鉴定案件8902件,采信率达99.9%以上,鉴定质量明显提高;鉴定费用平均降低50%以上,市场主体诉讼成本明显减少。如申请人某资产公司与被申请人某房地产公司执行一案,实行鉴定机构竞争改革后,降低费用168.25万元,有力杜绝了“天价鉴定费”情况的发生。
除此之外,太原市对符合条件的经营困难企业按规定缓交诉讼费,2023年以来共为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共缓交诉讼费4731万元,让困难企业打得起官司;推行诉讼费交退费“七步变一步”,2023年两级法院主动退费1.9亿元,以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降低了企业诉累,提升了市场参与主体的获得感。
开通“执行110” 让老赖无处遁形
“为切实解决执行工作中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破解‘找人查物难’的痼疾,有效打击被执行人和执行法官打时间差玩捉迷藏逃避执行的情况,市中院2023年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通‘执行110’,即5678110。”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邢如灏介绍。
“执行110”由中院牵头统筹全市执行力量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接收到被执行人行踪线索或其财产线索后,执行干警第一时间出警,做到快速反应、精准打击,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的权益。自2023年6月1日开通以来,共出警656次,出警后当场履行完毕占到约20%,执行和解的占50%,对拒不履行的老赖拘留的占10%。
“执行110”在为人民群众执行回真金白银的同时,也为胜诉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实现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交易的公平与安全,增强企业对法律的信任和对市场环境的信心。同时,这也是对恶意拖欠企业款项逃避执行等行为的有力打击,也维护了市场秩序,为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