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一红一白”特色产业 谱写乡村振兴乐章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记述>>本网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他是“三农”战线的“孺子牛”,是村民心中的“老黄牛”,是富民强村的“拓荒牛”,他就是山西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清徐县清德铺村党支部书记贾晋斌。

“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太原活动期间,记者们来到清徐县清德铺村,放眼望去,整座村庄整洁明亮,道路两旁绿意盎然,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近年来,在贾晋斌的带领下,村里壮大清德铺红薯种植和清德铺元宵加工优势,发展“一红一白”两大特色产业,打通村民致富路,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提及刚上任清德铺村党支部书记时的状况,贾晋斌说,当时村集体经济账面上只有四毛七分钱!于是,他与村两委一班人首先确立了任期三年内的小目标,就是要过好“三个日子”:2018年过苦日子,2019年过好日子,2020年过富日子。

奔着“全村过上富日子”的目标,他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啃骨头。“红薯种植在清德铺村有悠久的历史,据记载,从清光绪时期就开始享誉太原,是原农业部批准实施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贾晋斌说,“我们村的红薯又大又甜,远近闻名。可是打着清德铺牌子的红薯到处都是,但我们村民自己种的红薯居然出现了销售难。”

为此,他把红薯种植产业作为振兴全村经济的抓手,不断琢磨如何拉长红薯的产业链。举办红薯插秧节、策划出70多品种1500道菜的“全薯宴”的新菜谱、大力发展红薯深加工、成立红薯种植帮扶小组……一系列的操作过后,村里红薯的产量和知名度迎来了双提升,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带动了周边农户快速脱贫。

清德铺元宵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由于规模小、经营散、价格质量标准不统一等弊病,制约着元宵产业的发展,清德铺元宵一度也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针对这种叫好不叫座的状况,贾晋斌建议将清德铺村的元宵作坊组织协调起来,成立元宵合作社。

“合作社生产的元宵,采取统一配方、统一标牌、统一服装、统一原料、统一工艺、独立经营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贾晋斌介绍,在此机制下,两百多年来经历过起起落落的清德铺元宵真正走上了正轨。

除了“一红一白”两大特色产业,贾晋斌还致力于村庄的建设。多年来,在他带领下,村里打设机井15眼,铺设田间道路11公里,完成了100余亩的设施农业天桥拱棚的建设……为村民们开辟了一条实实在在的致富路,也如愿实现了当初“过富日子”的目标。

“做好乡村全面振兴这篇大文章,乡亲们的生活就一定会越来越美好!”成为山西省人大代表以来,贾晋斌积极建言献策,为乡村农业的发展发声,期间他提出了由村集体进行农业托管等方面的建议。“希望由村集体带头进行农业托管,以此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更好保障农民的权益。”他表示。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责编: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