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手作风筝 匠心坚守中创新技艺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记述>>本网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初夏时节,微风和煦,汾河公园十里长堤绿草茵茵,天空中各式造型的风筝翩然飞舞。现场,只要省级非遗晋源风筝传统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元恒带着风筝一出现,便能吸引来众人的追捧。

匠心独运制风筝

有别于工业流水线制作的风筝,特级风筝大师杨元恒手作的风筝不仅外形颇具美感,还创新融入机械原理,能振翅、眨眼、发出各种响声,令人叹为观止。

走入杨元恒的工作室,一进门就是成捆的青竹。“这是外地朋友专程从四川寄来的,是做风筝的原材料!”杨元恒笑眯眯地介绍。

工作室的两个房间里,桌上摆的、箱子里存的、墙上挂的数百架风筝及刨子、锤子、剪子等各类木匠用具令人眼花缭乱。

“晋源风筝发展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便成为传递信息的载体之一。造纸术出现后,晋源有了专事风筝彩绘的艺人,明清时期,晋源风筝以硬翅类、软翅类、龙类、板子类等多个品类的风筝著称,融空气动力学、工艺美术学、气象学等为一体。晋源风筝,展现了太原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色……”提及晋源风筝,杨元恒娓娓道来。

融合创新求发展

出身于木匠世家的杨元恒,传承了父亲的巧手技艺,有了女儿后,杨元恒常做风筝给孩子玩。他做的老鹰风筝漂亮威武,飞在天空威风凛凛,让年幼的女儿“嘚瑟”了很久。

从那时开始,杨元恒彻底爱上了手作风筝,到处拜师学艺。天赋加努力,他的技艺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晋源传统风筝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元恒制作的龙风筝,眉毛、眼睛、胡须齐动,口含的龙珠更能“呼噜噜”地转动起来;老鹰风筝眼神锐利,尾羽开合自如,而这一切的“机关”就在风筝后面。只见一个个木质齿轮相互咬合,形成联动轴,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齿轮全部用竹木所制,再以不锈钢丝缠绕,很是精巧。

制作风筝时,杨元恒还融入了大量传统文化元素,一只风筝便是一段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或典故。取自《白蛇传》中白娘子盗取灵芝草的灵芝风筝,精巧可爱,一只口衔灵芝、撒蹄奔跑的小鹿,顶端架设一张藤弓,放飞时可以迎风发出“嗡嗡”声,被誉为“世界十绝风筝”之一;一条中华龙,仅龙头就有半米宽,龙身近百米,昂首仰望,盘旋在半空展现龙腾四海的傲人之姿。

凭风借力续传承

宝瓶、老鹰、宫灯、白菜、大象、蜻蜓、蝴蝶、蚂蚱、蜈蚣……万事万物,在杨元恒的工作室,均可化身为风筝。

一架风筝的诞生,需要经历构思、选材、削条、扎制、裁剪、裱糊、彩绘、试飞等十几道工序。很多小部件需要将竹片劈开后刨平,用酒精灯烤,再放入烤箱定型一周。这些色彩鲜艳、形态逼真的风筝,充分体现传统木匠工艺的精髓。

随着参加国内、国际风筝大赛频次渐多,杨元恒会做的风筝样式越来越多,硬翅风筝、软翅风筝、串式风筝、板式风筝、锣鼓风筝、机械动态风筝……风筝制作思路也变得更融合、开放、多元。

记者了解到,杨元恒已获得近200项国内外各类风筝比赛大奖,并且是国家级风筝大赛的裁判。对他而言,风筝也已经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

为了将制作风筝的技艺传承下去,近年来,杨元恒收了徒弟,还在各个学校毫无保留地开展传承活动。“希望我们的非遗风筝飞得更高、飞得更稳!”他充满期待地说。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责编:王晓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