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名人走进山西 共赴春天“晋”行曲
网络名人走进山西 共赴春天“晋”行曲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4月22日至26日,由中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山西省委网信办共同举办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山西行活动成功举办。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25位网络名人、中央及省内媒体的十余位记者,见证了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丰硕成果,领略到三晋大地勾勒壮美生态画卷的生动实践,感受到五千年厚重山西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新生机。
互联网上,网络名人们用“网媒视野、网红视角、网友视界”,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的万千气象,传递出三晋儿女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激情。网络名人、省内外媒体、广大网民同频共振,“新质生产力”“新赛道”“绿色低碳”“悠久历史”等高频词流转在热搜榜单,折射山西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截至记者发稿,#万千气象看山西##万千气象看中国#微博话题阅读量分别达3.8亿次、4297.3万次,#万千气象看山西#占据微博热搜榜第3位达14个小时,活动全网全平台阅读量超过20亿次。
向“新”而行 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你心中的山西什么样?”
“我心中的山西,就像一位历经沧桑却又充满活力的智者,他身披丰富多彩的文化锦衣,头戴厚重的历史桂冠,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网络名人体验科大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 钱龙/摄
回答问题的,是科大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4月23日,在山西讯飞人工智能体验馆,网络名人们体验星火认知大模型,感受人工智能在教育、办公、医疗等领域的深度应用。
自2022年落户以来,山西讯飞致力推动产业生态构建,人工智能+教育让“精准教、个性学”和教育数字化治理落地生花,累计服务全省师生超100万人;人工智能+医疗方面,山西省级人工智能辅助诊疗能力支撑及监管平台启动运行,实现“小病在基层解决”。
在知名博主“@-四分三十三秒-”看来:“科大讯飞作为亚太地区知名的人工智能领域高精尖企业,落地太原既是山西落实数字经济转型的卓越成果,又是晋皖之间‘双向奔赴’的结果。”
认知大模型自主可控发展的关键,离不开算法、数据、算力、场景的共同作用。山西,正在打造中部地区算力网络新高地。走进国家先进计算太原中心,主机“太行一号”正在运行,其理论峰值计算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依托算力优势,中科院近代物理所中微子能谱、国产双通道大型客机翼型优化等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在这里部署运行。
国家先进计算太原中心主机“太行一号”正在运行
“国家先进计算太原中心从破土动工到通电试运行只用了六个半月的时间,体现了转型发展的‘山西速度’,在数字经济领域奠定了‘山西地位’。”媒体人、资讯短视频资深拍客“@小满”对此深感震撼。在他发布的微博下,网友纷纷留言:“这是中国速度,这就是山西速度”“感觉真的是大项目了,山西发展未来可期”“山西省的数字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让人眼前一亮!”
驭“风”生电、“碳”索未来的虚拟电厂,探路能源产业新赛道的“中国版擎天柱”甲醇重卡,自主研发、被网络大V 们现场“种草”的擦窗机器人……一件件高科技含量十足的“神器”,让网络名人们赞叹不已,一个向“新”而行的山西借力飞入“云端”——“等你真正来了山西,就会了解现代化的山西到底有多让人惊艳!”“以前我对山西的认知是‘文化高地’,现在我感觉山西正成为‘科技高地’。”
执“绿”为笔 勾勒表里山河新画卷
“十年未见,太原大变。”碧水蓝天尽诗意,目之所及皆风景。4月23日,漫步汾河岸畔,沐浴春日太阳的温暖,知名博主“@司马平邦”在社交媒体发出这样的感叹。
汾河太原段美景吸引网络博主“打卡” 钱龙/摄
管涔之山,汾水出焉。作为三晋儿女的母亲河,汾河滋养着表里山河四分之一的土地。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汾河曾面临严重的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
治理汾河,不仅关系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太原乃至山西历史文化传承。
为了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山西执“绿”为笔,勾勒生态画卷。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全长43公里的太原汾河景区蓄水总量达3000万立方米,水质常年稳定在地表III类标准以上,白鹭、斑嘴鸭等百余种鸟类择地而栖,昔日大河风光重现眼前。“治愈系”的山西美景让见多识广的网络大V们都言惊喜连连,对山西的印象简直是“颠覆式”改变——“依水而生,人水和谐,向来是最美的画面。今天,终于实现了!”“站在河边,风吹一下,感觉可以把你的烦恼全部带走。”“散掉‘班味儿’,治愈内耗,让人能量满满”……
“该怎么描述?波光粼粼、古典华美?只有亲眼见到才能明白,这是一种用语言都描述不了的美。”4月24日晚,走进临汾汾河文化生态景区,璀璨的光影之下,河水泛起层层素波,古色古香的萱楼流光溢彩,远处的彩虹桥上是夺目的“爱临汾 赢未来”。此情此景,美到了网络博主“@开水族馆的生物男”的心坎儿里。
临汾汾河文化生态景区夜景美如画 钱龙/摄
为保障“一泓清水入黄河”,临汾市着力建设集生态、文化和民生于一体的公共场所,建成“一路一风景,一步一陶然”的汾河文化生态景区。
“绿植美景环绕、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绿肺、临汾客厅’,终于从蓝图走进现实。”看到汾河巨变,“@小满”和时政博主“@潘明先生”的想法不谋而合,都在社交平台讲述汾河治理背后的故事,让网友认识一个生态山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非常有道理,汾河通过治理已经换了天地。”“汾河现在能有这样好的环境,真的离不开这么长时间的努力,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值得的。”
“破壁出圈” 擦亮山西文旅新名片
不到山西不知中国,到过山西才知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让山西成为一座可以触摸、亲近、对话,没有围墙和屋顶的博物馆。为利用好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山西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特别推荐一下馆里的4K超高清VR眼镜,可以体验徐显秀墓从盗洞、墓道、墓顶到四壁的内部结构和斑斓的墓葬壁画,很沉浸,真的好像置身墓内一般。”
“友情提醒:该博物馆,如果不提前预约,当天预约肯定‘已满’。”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4K超高清VR眼镜带来沉浸式体验 钱龙/摄
开放试运行仅一百多天,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何以被全国网络名人“强推”?该馆馆长王江介绍,博物馆依托徐显秀墓原址而建,墓中的壁画代表了当时绘画的最高水平。“这是我国考古遗址保护利用的一个经典案例,也是山西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一个积极尝试。在保护之余,3D、AR、VR等数字技术更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又是增长知识的一天,运城的文物居地级市之首……大家知道加官进爵的‘爵’指的是什么?”在科技大V“@互联网俊明说”的这条微博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讨论得热火朝天。
4月24日,网络名人们走进运城博物馆,在历史底蕴深厚的河东大地触摸绵延不息的中华文脉。在这里,使人类起源历史推进了1000万年的“世纪曙猿”、10万年前的象牙、研究养蚕起源与丝绸史的重要实证“半个蚕茧”,一件件珍贵的国宝成为最强助力,让“国宝第一市、天下好运城”迅速“出圈”。
运城博物馆的一件件“国宝”实力“圈粉” 钱龙/摄
为了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运城博物馆不断加快藏品数字化保护步伐,运用VR、3D、全息投影展示等科技手段推进文物数字化采集、加工、展示,让文物“走”出展柜,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根’是一个民族的心脏,《又见平遥》让人感受到山西这片土地旺盛的生命力。”4月25日,沉浸式实景剧《又见平遥》带给网络名人们深深的震撼。该剧是平遥为更好地让古城与现代文化接轨而打造的一个文化品牌,从2013年公演以来,已演出7654场,观演人数达538万人次,收入9.2亿余元,成为“来平游客必看的演出”。
五天时间太短,未来可期可盼。正如“@小满”所言:“绚丽新篇章下的新山西,理应有更多的好人好事、好景好物,被发现、被挖掘、被传扬。未来,希望更多的网络名人来到山西,发现、讲好山西故事,带动更多网友来感受奋进的山西。”
山西新闻网记者 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