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地变增收田 乡村振兴展新图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记述>>本网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初冬时节,寒意渐重,太原市晋源区西邵村蔬菜种植基地里,60余名工人垒砖砌墙、铺设管线,现场挖机轰鸣、铲车穿梭,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一座座布局整齐的现代化智慧温室大棚雏形初现,骄阳下显得格外醒目。

撂荒土地按下“重启键”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而具体发展什么产业,成为西邵村的头等大事。为此,村“两委”多次组织外出学习观摩,邀请专家实地考察,反复征求群众意见,最终决定利用村东南撂荒20多年的土地盖温室大棚,发展特色种植。

说干就干,村里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实施起来。打水泥圈梁,防止地基软弱翻浆;配置大功率水泵,给排水管线管网全部采用耐高压管材;强弱电入地,电信网络信号入棚,为智慧农业蓄力赋能……各项施工有条不紊。

“作为太原市晋源区农业重点发展项目,建成后的蔬菜种植基地将占地120亩,新建40栋全自动、现代化、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并利用村集体现有库房改建4006平方米大型冷库、电商直播间、生产用房等,配备智慧农业系统、太阳能路灯、微型喷灌机组等设施,实现全自动远程监测管理功能,真正让蔬菜大棚变身‘绿色车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志忠介绍。

村民返乡租地盖大棚

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智能配套建设,让村民心里乐开了花。今年70岁的吴太平,天气暖和时每天都要和左邻右舍跑到现场看一看施工进度;原来在外务工的任连,听说村子要盖大棚,便回了村里。

“每个大棚每年租金只需要3000元,我一点没犹豫就租下来了。”有了责任田,村民想要共同致富的劲头更足了,纷纷报名认养。目前,已有60多名村民报名承包认养大棚,40个大棚全部各有所属。

“春节前将有8到10个大棚的蔬菜试种成熟,将首次端上市民的餐桌。”看着这片闲置地从杂草丛生到一座座大棚拔地而起,王志忠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农文旅融合谋发展新路

记者了解到,大棚建好后,在先期叶菜的基础上,计划规模化种植高品质有机普罗旺斯西红柿等蔬菜,并聘请专家免费指导村民种植技术,让大家都成为“新农人”。棚内亩均年收入预计达6到7万,40个棚全年收入近300万余元,预计可吸纳劳动力80余人。

“相对于小农户的一家一户经营,发挥集体经济优势,可以让经营规模更大、经营活力更足、发展实力更强。”王志忠介绍,村里还成立了公司,通过‘党总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推动设施农业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智能化,推进整村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翻番的华丽转变。

未来,西邵村将利用村东200亩撂荒地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利用毗邻村庄的优势,统一打造民宿,发展农事体验、农产品加工、观光采摘、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农文旅,贯通产加销,盘活闲置资源,让农民变股民、农田变景观、农村变景区。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责编:王晓艳、金环)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