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太原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太原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
“到2035年,太原市将全面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今日,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太原市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相关情况。
记者了解到,预计到2025年,太原水网骨干架构基本建成,现代化兴水治水体系基本确立,全市新鲜水用水总量控制在9.94亿立方米以内;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得到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水生态状况持续改善,逐步形成配置合理、用水有序、投资多元、运管高效、城乡统筹、监管有力的现代化兴水治水体系。
坚持规划引领 构建现代水网体系
“我们坚持站位全局、着眼长远,对全市治水兴水工作进行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太原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文平介绍。
为此,太原市组织编制《太原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主要以省级水网中的汾河干流和万家寨引黄南干线工程、中部引黄与文峪河汾河连通工程、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滹沱河供水工程等为“纲”,已建的阳曲原水直供工程、清徐原水直供工程、规划的东西山调水工程、现有汾河一坝东西干渠等输配水工程及重要支流等输水水系为“目”,已建的汾河水库、汾河二库、区域小型水库和晋祠泉、兰村泉为“结”,构建“一网集成、两横三纵,四源连通、循环互济”的水网总体布局。目前,已完成《规划》初稿并报上级部门进行技术审查。
现代水网构建完成后,将着力补齐全市在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要求、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水网智慧化等短板和薄弱环节,将汾河地表水、滹沱河水、自北而南的万家寨引黄水、自南而北的中部引黄水连通,在保障区域供水方面实现互联互通、丰枯互济,为全市加快率先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和支撑。
办好民生实事 助力乡村振兴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事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事关百姓幸福指数的提升。”太原市水务局农水水保科科长王海卫表示,近年来,全市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经过多年努力,太原市已经建成较为完整的农村供水工程保障体系,农村居民在取水方便程度、水量需求、水质和供水保证率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165处,受益人口120.06万人。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2015年的95.5%提高到2022年的99.7%,水质安全率达到100%。
在此基础上,太原市出台《太原市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改革实施方案》,深入落实“三个责任”“三项制度”,印发《太原市巩固拓展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太原市水务局关于加强农村供水保障长效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水利工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工程建好、管好、用好。
提升防洪能力 确保安全度汛
“在防汛减灾工作中,我们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和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目标,主要从‘软’、‘硬’两个方面来抓好此项工作。”太原市水务局四级调研员、河湖管理科科长王东晖说道。
从“软”的方面来讲,就是应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强化“四预”能力。其中,在预报方面,与气象局共享监测站点信息和预测预报信息,结合实际情况,突出精准化、精细化;在预警方面,完善城市重点河流视频监控系统,增加洪水预警“提前量”;在预案方面,主要河流全部编制防御洪水方案,所有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全部审查和备案,突出全面性、科学性;在预演方面,组织开展淤地坝、水库抢险演练及桌面推演,突出实战化、针对性。
从“硬”的方面来讲,就是通过系统的河道治理建设,提高河道、堤防的防洪能力。其中,实施了太忻经济区大盂产业新城防洪工程,主体防洪能力达到百年一遇,确保了2022年、2023年安全度汛、安全运行;对全市的防洪薄弱环节进行了全面梳理,针对险工险段,从2022年开始,分三年实施汾河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21项,总投资约21亿元,目前已完工5项、在建11项、列入2024年建设计划5项,已完工的清徐县乌马河、象峪河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有效提升了全市防洪减灾能力。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