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多措并举为候鸟迁飞保驾护航
山西多措并举为候鸟迁飞保驾护航
“当前我省第43届‘爱鸟周’如约而至,生态修复与候鸟北归的双向奔赴,在最美人间四月天的加持下,共同构成了三晋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春日美景。”4月11日,省林草局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了我省候鸟保护的相关情况。
丰富生物多样性“家谱”
“从1982年开始,我省连续举办‘爱鸟周’公益宣传活动,今年是第43个年头。本届爱鸟周的主题是‘完善保护体系,护佑候鸟迁飞’。”省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岳奎庆介绍。
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共有野生动物543种,其中鸟类428种,包含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72种,省重点保护鸟类133种。经过多年保护,省鸟褐马鸡从吕梁山扩散到太行山、中条山,足迹已经遍布全省;丹顶鹤、中华秋沙鸭等19种鸟类在山西有了新记录;玉带海雕、大鸨、遗鸥等珍稀鸟类频现民众视野,山西生物多样性“家谱”进一步丰富。
2024年1月6日,省林草局在全省27个监测单元、106个观测点内开展了水鸟同步调查监测工作,共记录到61种鸟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分别为黑鹳、大鸨、金雕、白尾海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4种;国家“三有”鸟类43种,共计33500余只。2月26至28日补充调查发现,随着气温升高,在山西越冬的水鸟已开始由南向北迁徙,共记录到水鸟3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为黑鹳、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种。
“我省已安排‘清风行动’,开展清网、清套、清夹、清除毒饵工作,安排专门力量巡护值守,让我们携起手来,全社会共同参与候鸟保护,确保正常迁飞,让山西成为候鸟生息的乐园。”岳奎庆呼吁。
构建完善候鸟保护体系
候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候鸟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山西,厚植生态底色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多年来,我省致力于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逐步构建和完善了“六大”保护体系。
其中,1980年我省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目前我省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共272个,保护地总面积243.52万公顷,基本形成了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了全省大部分的重点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各类典型生态系统、植被类型。
近年来,我省先后制修订《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管理细则》《山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法规;出台《山西省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与财产损害补偿办法》及配套政策,鼓励引导16个县域开展了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保险业务;制定并公布了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建立健全了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法规体系。
同事,我省还构建了救护防疫体系,建立了43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网络更加完善;建立了11个设区市和部分重点县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点,为及时、就近收容救护病饿、迷途、受伤、受困野生动物提供了基本条件。
“以上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为山西省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持续向好发展奠定了基础,各级保护机构、相关社团组织、野保志愿者积极联手,护佑候鸟迁飞、候鸟保护取得相应成效。”岳奎庆介绍,通过多年持续调查监测,我省候鸟共计344种。
“观鸟热”助推经济发展
“鸟类是种类和数量最大的野生动物,也是人类最为密切的朋友,保护鸟类首先要保护栖息环境。”省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王裔飞介绍,“为此我们划定并公布了40处重要迁徙通道范围,确保其生息繁衍区域和迁徙过程中不被侵扰、破坏。”
“在严格保护的同时,我们还要采取积极疏导的办法,满足人民群众观赏鸟类的美好生活需求,助推经济发展,同时培养小朋友、青少年观鸟、识鸟、爱鸟的高尚情怀。”王裔飞表示,对此,我省从40处候鸟重要停歇、觅食、越冬范围中选取出12处最佳观鸟地,同时列出观鸟季节和鸟种,并融入京津冀晋观鸟地图,明确观鸟规范,目的是逐步倡导和营造科学观鸟的社会氛围,助力新的业态。
我省将首批观鸟线路分为三个片区。其中,北部片区5处,分别是大同桑干河国家级湿地、广灵县壶流河湿地,朔州市太平窑水库、东榆林水库,忻州市芦芽山景区;中部片区3处,分别是太原市清徐县汾河二坝,晋中市潇河省级湿地,长治市沁源县灵空山景区;南部片区4处,分别是运城市平陆县三湾大天鹅景区,垣曲县历山舜王坪景区、黄河古城湿地,芮城县圣天湖。
“敬请广大观鸟爱好者保护为先、科学观鸟,共同构建人鸟和谐的美丽家园。”王裔飞说道。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