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就是有钱以后,买地盖房娶妻生子,丁村人也不例外。历史上的丁村人,人口越来越多,在外经商买卖也越来越好,很多人回来后买地盖房娶妻生子。明代晚期,政府腐败,难民四起,流寇泛滥,地方官员号召各村修筑城墙、民防自卫。
丁村的土城墙是明代崇祯年间修筑的。 当初在这道土寨墙的南北方向分别修了两个楼阁式“城门”,东门只券了门洞就封起来了。因为城墙以东的土地,都是坡上面那个村子的,后来到了清朝的时候,丁氏族人才把上面的土地买回来,现在直到那个坡顶都是丁村的土地,就是那时候买回来的。丁村人不但在村里买地,在当时的县城,也买地建房开店铺,很是风光。
乾隆36年民居
丁氏族人买地盖房,历史上主要分三个时期,也就是现在分的三个家族支系的大兴土木过程:明代万历年间兴建的北院;丁村现存的四座小庙,三义庙、三慈殿、菩萨庙、千手千眼观音庙,都处在主要的丁字路口。
丁村村中心的观音堂,始建于明代万历33年,现为清乾隆34年重修建筑,供的是南海观音。观音堂前,过去东、西、北三条路口,都各建石牌坊一座,东边牌坊上写着“慈航普渡”,西边的写着“汾水带萦”,北边的写着“古今晋杰”。观音堂内,正中悬“观音堂”匾额,两侧各悬“德水常清”、“宛然南海”金匾,石柱楹联上为“殿座池塘漫云宝筏消迩少”,下为“堂临冲要俱是金绳引路多”。这些匾额和盈联都是中院捐职州同丁溪莲父亲的手笔。
村西头的三义庙,是丁村古建筑的鼻祖,是元代至正二年修建的,距现在六百多年了。庙内供奉的刘关张桃园结义的三兄弟。过去人出门在外,靠的就是老乡、朋友,所以常常有人结拜金兰之好。有意思的是,丁村这个三义庙,根据历代重修碑记,早期主持修庙的人中姓丁的并不多,到了后来就越来越多了,这也验证了丁姓族人的发展。
元代小庙
清早期雍乾时兴建的中院;清晚期兴建的咸丰道光年间的南院。另外还有散乱的许多院落,总共四十余座,现在旅游开发的只有三分之一,另外还有三分之一是属于老百姓自己的房子。其实这些民宅原先都是老百姓的祖传家产。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75年以后,国家为了更好地保护这批古建民宅,才陆陆续续地收购、维修、建博物馆,利用了起来。
过去人在建村、盖房的时候,首先是讲究实用性,因地制宜,比方说,正房一般都在北面,为什么?因为北半球北面朝阳,万物生长靠太阳嘛。要是放到南半球,肯定就是坐南朝北了。再有就是我们讲的风水了。
风水风水,一个地方要能防风纳水,水就是财,纳水就是聚财。所以,丁村人建村子的时候,就很注意这个问题。
在丁村寨外的四角,过去分别建有魁星阁、财神阁、文昌阁、玉皇庙四座殿阁像是龟足,东有狼虎庙,西有弥陀院为龟的首尾,再往西就是汾河。
若以村寨为龟身,还真象一只大龟爬在沙滩上。龟,一般人认为是四灵之一。四灵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四种神兽,就是大家知道的龙、凤、龟、麟。中国古代认为所有的生物分为五虫,鳞虫,毛虫,介虫,羽虫和倮虫,人是倮虫之长,就是体表没有毛、羽、鳞、甲的动物,龙是鳞虫之长(水生动物类),凤为羽虫之长(鸟类),麒麟为毛虫之长(兽类),龟是介虫之长(甲壳、爬行类),人为万物之灵,所以把人类之外的四种虫长称为四灵。
丁氏族人把丁村的形状建成龟形,大概是祈愿村寨安全久远富贵平安吧!再有,村子里不留十字路口,全是丁字路口,而且逢丁字路口的顶头,就建一座庙或者戏台,这样可以防风。
三慈殿, 处在村西南角小巷丁字路口,是清代早期建筑,供奉的是观音、文殊、普贤三位心慈面善的菩萨。现存清嘉庆三年重修碑记,碑文是村里当时的举人老爷丁溪贤写的。
丁村村南头小庙,也称千手观音堂,始建于明代,现存清代顺治、康熙、道光年间重修碑记。前些年,又重塑了菩萨像,供游人瞻观。
从丁村的四个小庙可以看出,丁村明清祖先的生活理念和追求,不外乎祈福祈寿保平安。三义堂,最初是因为丁村商人参加太平帮行走江湖,结交结拜朋友,共闯天下的祈福场所。丁村过去有很多人都外出经商、打工,有的人家不太富足,家里的几亩薄田就留给了妇道人家和年幼的孩子,这种现象,也许就是修建三慈殿的原因了。
至于说南海观音和千手观音,就不必说了,定是为了祈求佛祖保佑,祈求平安幸福的了。
大家看到的这个建筑,叫观景楼,是清道光年间修建的。大家看,它的屋顶是圆的,像一张席子卷在屋顶,这叫卷棚顶。这种卷棚顶的建筑,一般用在庙宇、园林、甚至皇家建筑里,在民居中不多见。那么为什么丁村有这么一座卷棚顶的建筑呢?这里还有一个关于孝道的故事呢。
丁村有一位举人叫丁溪贤,他的号叫做钓台。当时县志的有关他的记载,都称他为丁善人。当他老了的时候,就想在村中的这个池塘边建一座观景楼,观街景看风情,安享晚年。但由于这地方地处村中要冲,又属于公地,直到道光十四年他去世的时候,这楼也没建起来,临死也没闭上眼。后来他的两个儿子(其中一个还过继给了别人),为了完成父亲的夙愿,就花了四百八十多两银子,买了这块地方,用了七年建成了这座观景楼,又把他的灵柩在里面放了三年,直到道光二十四年,丁举人才入土为安。这也算是一段尽孝的趣闻吧。
大家看,观景楼房顶的大梁是两根,一根上写着“家父钓台意创建北楼”,另一根上面写“道光二十一年丁廷柱、丁廷桪创建”,可见是为了完成老人遗愿而建的,是为了祭祀老人。
丁溪贤还有一个弟弟,叫丁溪莲。他们这家人买卖兴隆,但人丁不旺。丁溪贤的弟弟丁溪莲,就是过继给他的伯父的,丁溪莲虽读书不好,但很会做买卖。他继承了祖业,苦心经营这个家庭。买卖兴隆了家业大了,读书又考不上什么高官,社会地位的提高,只有靠拿钱买了。想当初他们的爷爷,丁坤,就是这个院的主人,是买了个监生的头衔。监生就是国子监的学生,监生中学得好的,就进入贡院,叫贡生。贡生是京师贡院要推荐给朝廷的秀才生员。那现在来说,可以说是培训中的公务员。
丁坤,出自耕读之家,学业不精,却想斯文,那就只有拿钱买“文凭”了,就是我刚才说的,买了个监生的头衔。到了丁坤的孙子丁溪莲,就花钱买了地位,这次不是什么学位,而是官位,叫州同。州同,清代知州的佐官,佐官也就是助手,有的可以候补。与州判分掌粮务、水利、海防、巡捕诸事,都是从六品官。
乾隆六十年牌坊
大家看,这是座牌坊。牌坊也叫牌楼。它不同于民居,民居是住人的;也不同于祠庙,祠庙是供神的;它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的独特的建筑物,内容多为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如“贞节牌坊”、“功德牌坊”等,后来在节日活动时,我们也常搭建临时性牌坊以示庆贺,比如说彩门。
丁溪莲买了州同以后,朝廷就颁发圣旨,表彰他祖上的公德,追封他的爷爷奶奶为宣德郎和安人。
像这个宣德郎、宣议郎 、朝散郎,都是清朝的官级品位,为正七品。另外还有九品的文林郎 、儒林郎 ,八品的承务郎 、承奉郎 、征事郎等。他们的夫人也因为品位不同,而有不同的称谓。一品、二品叫做夫人。三品叫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就是安人。七品是孺人。就象咱们现在,村里的叫“家里的”、老婆,城里的叫爱人、妻子,当官的叫太太、夫人。为了光耀门庭,丁溪莲就把圣旨做成额文,镶嵌在这个牌坊上,以示显赫。但他这个官是拿钱买的,不是考中的或者征战获得的,所以这个牌坊只能修在他家的院子里。丁村像这样买了州同的,还有一家,是在咸丰三年,也有这么一座牌坊,也是修在自家的院子里。
咸丰三年捐职州同牌坊
牌坊外面的这排房子,以前是做客房的,墙上连接墙体和立柱的铁扒钉上的那些环子,是用来拴马的。
丁村民宅,都是先立木、架梁、钉椽,然后再砌墙,就像现在的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良好。康熙三十四年,就发生过一次以临汾为震中心的八级的地震,这里的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几座院子,就完好无损,经历了地震。
丁村城墙与民居分布图
图上面黑颜色的这些,就是分为三个建筑区的古建民宅,围在村子一圈的就是明代的土城墙。(王临刚 周倜)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