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6个月500余个日日夜夜的长途跋涉,骑行中国的维族小伙多里昆·土努干江于9月13日晚间到达太原市。而在此之前,他已经骑摩托车经过了17个省,到达的县市也有400多个。2013年5月21日,多里昆从新疆伊宁县阿热吾斯塘乡海力番买里村出发,开始了骑行中国的旅行。他不仅要走遍祖国各个省份,更重要的是向祖国各族人民展示家乡的变化,宣扬维汉一家亲。
下雨了,多里昆只好把摩托车遮了起来,但车尾的旗却很鲜亮
昨日,秋雨绵绵,经过几番周折,记者在松庄高速口的一家小旅店里见到了多里昆。降雨暂时阻断了他的行程,当记者见到他时,穿着便装的他正在休息,虽然面容有些疲惫,但却一直保持着微笑。
骑行路上 困难重重
一张几乎占满整个房间的床,一台挤在墙角的电视机,这就是多里昆所住房间的布置,但他已经很满意了。“能有这么个住的地方已经很不错了。”多里昆用不太清晰的汉语说着。虽然多里昆是1983年3月出生的,但满脸的络腮胡、蓬乱的头发却让他看起来像一位大叔。
骑行路上请别人帮他拍照留念
随着各地爆恐事件的发生,多里昆的身份也越来越敏感,这给他的住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其实13日下午五点他就骑行进入了太原市,可到晚上十二点,他前前后后找了17家旅店,全部都拒绝他入住。无奈的他只好求助于附近的派出所。派出所查明了他的身份和此行的目的后为他开具了相关的证明,并且亲自带他来到这家旅店,他才顺利入住。这样的困难在他的骑行之路上已是家常便饭。
至于吃饭,为了省钱,他基本上是用泡面和馒头凑合着,偶尔奢侈一下也只是吃一碗兰州拉面而已。然而对于骑行的他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脚下的路”。“我不认识路,只能问别人,可是现在几乎没有人愿意为我指路。”多里昆虽会说汉语,但却不认识汉字,路牌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作用。当他向路人询问时,很多人都会刻意的避开他,有的甚至故意指错方向。“本来加油就困难,绕了远路不仅耽误时间,还耗油,我很头疼这样的事。”说起这些心烦事,这个留着络腮胡子的大汉脸上写满了忧伤。
妻子孩子 牵肠挂肚
在多里昆的行囊中,有两张照片被他视为珍宝。一张是他和妻子的结婚照,另一张则是他孩子的照片。
多里昆的结婚照以及他孩子的照片
“我走的时候孩子还没有出生,这张照片也是我老婆传给我的。”小宝宝虎头虎脑的,非常可爱,可是多里昆却只能通过这张唯一的照片想象自己的孩子活蹦乱跳的样子。每晚他都会抱着这张照片入睡,那是他会觉得孩子仿佛就在他怀里。
当着记者的面,多里昆给妻子打了一个电话,虽然他讲的是维语,但从表情上看得出他很开心。两三分钟后他挂断了电话,略带羞涩地说:“长途加漫游呢,说两句就行了,能省点钱。”
起初他的妻子并不同意他的这次旅行,但他最终还是说服了妻子。现在妻子总是会问他一些近况,有没有受伤、有没有好好吃饭。语言虽然简单,但充满了牵挂。而多里昆其实也特别思念自己的妻子,那时也只能用那张结婚照寄托相思之情了。
诺言梦想 决不放弃
多里昆一路上除了遭遇误解和隔膜,也经受着种种伤痛的折磨。“浑身上下都疼,下雨的时候更疼。”虽然多里昆的身体看起来很健壮,但其实他已经经历了几次比较严重的车祸。他挽起裤腿和袖管时,还能看到很多的伤痕。
当问到他有没有想过放弃时,他的回答却很干脆:“我不会放弃。”对于他来说这样一次骑行是他对自己以及家人许下的一个诺言,他说:“出发了,就不能给老家丢人。男子汉,说话算话。”从多里昆眼神中能够体会到他说这句话时内心的坚定。
然而在多里昆心里除了诺言,他把骑行中国更看作是一份梦想。在整个交谈过程中,他一直在强调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而他骑行的摩托车上有一面旗帜,上面书写着“新疆民族与全国各民族和谐相处”的标语。
多里昆将宣传民族团结看作是自己的梦想,他也想通过自己的骑行为新疆人正名,化解人们的误解。“我有努力、有希望、有梦想,多大的苦,多大的累都承受得了。”倚靠在墙上的多里昆虽然有些累,可说起这些话来却显得中气十足,声音也变得洪亮了。
多里昆的“通关文牒”
多里昆今天上午已前往山西省团委“报道”盖章,这是他的“任务”,每到一个省他都要这么做。在他的包里有一个厚厚的本子,上面盖满了他骑经各地的邮戳和团委的印章,就像西游记里唐僧手里的通关文牒。在另一个袋子里,还装满了团委发给他的各式各样的徽章,这些东西都是他的宝贝,“有了这些就能证明我真的到过这些地方,也会激励我继续走下去。”虽然路上有很多困难甚至是苦难,但多里昆一直没有说过要放弃,他一定要完成这次骑行。
那些被他视为珍宝的徽章
多里昆接下来将从太原出发前往石家庄,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支持他、理解他、不要害怕他。如果大家能给与他一些帮助,他的骑行之路会顺畅一些,时间也能缩短一些,他也希望能够早日回到家乡,与亲人相聚,给孩子讲述他骑行的故事。
山西新闻网实习记者 冯江涛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