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课堂传文脉 千年古建“活”起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记述>>一线图文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当古韵遇上现代研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创新推出“巧手绘纸鸢”“陶泥蕴匠心”等丰富多彩的研学课程体系,着力拉近文物与游客的距离,让千年古迹焕发新魅力。

在圣母殿前,30余名小学生手持黏土工具,对照宋代彩塑侍女像进行微观临摹。“大家注意观察衣褶的阴阳向背,这是宋代匠人用‘沥粉贴金’法创造的光影效果。”社教导师讲解道。

现场,工作人员将专业术用语转化为可触摸的创作体验,通过拆解文物泥胎层、彩绘层、装饰层等构成要素,孩子们体验了从制胎到彩绘的全流程,也让千年泥塑技艺化作可感知的指尖艺术。

在“望、闻、问、切”体验区,家长可通过显微设备观察彩塑矿物颜料的晶体结构,扫描二维码获取三维建模数据,实现文物元素的数字化留存。

“我们特别构建‘观察——解构——创作’教学闭环,像中医问诊般‘诊断’文物构成,让游客在解构斗拱榫卯、分析彩绘层叠的过程中,真正读懂中华工匠精神。”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公众接待部副主任杨成雯介绍。

除此之外,“巧手绘纸鸢”活动中,孩子们在空白的纸鸢上或绘制五彩花朵、或勾勒翱翔飞鸟、或点染朱砂桃花,每一笔都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满载思念与祝福的纸鸢飞向蓝天,青少年们亦在方寸绢帛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灵动之美。

“活动很有意义,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温度。”一名家长感叹道。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责编:王晓艳、金环)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