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水稻迎丰收 金色稻田收割忙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记述>>一线图文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10月30日,太原市晋源区3000多亩晋祠水稻进入丰收季,在晋祠镇各村的稻农已陆续开镰收割。走进太原稻田公园,400亩的金色稻浪随风起伏,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杆,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一幅丰收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一大早,稻田里就热闹了起来,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红白相间的收割机在稻田中穿梭,将沉甸甸的稻穗卷入机器中,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煞是好看。不一会儿,收割机的谷仓就装满了金黄的稻谷,随后被转运到一旁的运输车上。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围田测产同时进行,专家和工作人员选定新引进的天龙粳12号的稻田进行测产。“稻谷含水量23!”水分测量仪精准地读出机械脱谷后的稻谷含水量。“这个含水量高于标准,要经过晾晒,只有达到12%-15%的标准才可装袋入库。”工作人员殷燕峰表示。

为方便称重,工作人员将这些稻谷一一装袋过秤进行计算。0.25亩稻田收割的稻谷总重量约为394斤,按照比例公式去除水分和其余杂质后得出,水稻净重为354.8斤,推算得知该品种亩产可达1407斤。这个数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欢呼雀跃。

“这次共种植了30多亩天龙粳12号,属于产量比较高的一个品种。之所以引进天龙粳12号,一是因为其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病虫害少,更重要的是,这个品种的水稻品质好,外观好,口感也好。”稻田公园农业负责人张慧平表示。

记者了解到,收割期将持续半个月,期间还会围绕“丰收”主题开展研学课程。届时,小朋友们可站在纵横交错的田埂上体验稻田丰收的喜悦,走进稻田民俗博物馆了解农耕文化,来到晋祠米铺亲手制作米糕、品味稻米的香甜,步入稻田艺术体验馆沉浸式感受“一粒米的旅行”,尽享休闲惬意的美好田园时光。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责编:王晓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