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传统滚出新口味 晋祠元宵又飘香
老传统滚出新口味 晋祠元宵又飘香
元宵节将至,位于太原市晋源区长巷村的省级非遗传承人韩福元的晋祠桂花元宵店内,来来往往的顾客络绎不绝。
晋祠桂花元宵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凭借得天独厚的晋祠大米种植条件和对传统制作工艺的坚守,一直传承至今,被誉为中华元宵的鼻祖和北方元宵的代表,2023年12月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已经进入售卖元宵的高峰期了,我们每天从早上5点多干到半夜1点,一天大概能卖5万颗元宵。”韩福元介绍起来滔滔不绝,“一泡、二淘、三晾、碾米、炒作、做馅、滚制……一颗地道的桂花元宵,要经过十几道工序。”
除了传统的桂花玫瑰口味外,今年,韩福元还推出沙棘口味、无蔗糖口味、黑芝麻口味。“今年买了沙棘味的元宵,酸酸甜甜挺好吃的,拿回去给亲戚朋友们分一分,大家都尝一尝,也是一种团圆嘛。”市民高女士说道。
与此同时,“晋祠有礼”太原市种植类非遗传习中心二楼的非遗生产作坊内,师傅们也在紧锣密鼓地赶制元宵。“我们依托传习中心,会生产一些晋祠大米的衍生产品,除了米糕、米酒、米油、米醋外,现在主要就是晋祠桂花元宵。”太原市晋源区非遗协会会长郭志文介绍道。
元宵滚起来、产业火起来、口袋鼓起来,众人拾柴火焰高,晋祠桂花元宵不仅成为舌尖上的美味、历久弥新的记忆、永远的乡愁,也带人们走上了共同富裕的路子。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