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药”换个包装就涨价?
6月3日《工人日报》报道,从过去的100片16元,到如今15片25.7元,硝酸甘油每片涨价近11倍。对此,北京益民药业公司质量负责人蔡辉解释说,过去定价过低。如今涨价,一方面是换了新包装,过去100片生产是单独定制的机器自动生产线,现在换新包装后,过去的生产线用不了了,改成了手工包装,所以生产效率也受到影响。
药还是那个药,但是包装换了,所以涨价了,这让人很不高兴。因为我们老百姓吃的是药,不是包装。
相关负责人说,现在换新包装后,过去的生产线用不了了,改成了手工包装,所以生产效率也受到影响。笔者很奇怪,为何要换用新包装呢?新包装不能提高药效啊。过去,定价低,现在适当抬高一些,可以理解。但实在不应该换什么成本高的新包装。
而且,换包装还有两大危害,一则影响老百姓的认可度,毕竟老百姓看老包装习惯了;二则影响产品的传播力,因为老百姓都是以“老包装”口口相传的。在具体的商业实践中,有些“老字号”靠的就是几十年不变的“老包装”打造自己的牌子的。当然,“老包装”可以与时俱进,来点新内容,实在没必要推倒重来。
笔者很理解药业公司的实际情况,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各种成本在提高,但是,换个马甲就涨价这种现象,的确不应该出现。笔者认为,国家对于药业公司应该加强监管,这个监管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药用成分的监管,必须保证质量;二是对生产成本与价格关系的监管,保证成本与价格在合理的区间内,防范价格过低,建立价格听证制度,准许药业适当提价,如果成本过高,可施行国家助力,通过补贴或者税收减免,保证药业公司利益,保证患者权益。三是对包装的监管,坚决杜绝换个包装就涨价的现象。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那的确漂亮。但是,治病救人的药,没必要在包装上挖空心思,不必要追求那么高的颜值。老百姓需要的是“药”的成分,不是“药”的打扮。换个包装就涨价这种现象该消失了。不要低估消费者的智力,药品合理涨价,老百姓不反对,何必推出新包装作为遮羞布呢?难道是为了获取暴利?如果这样,那就应该口诛笔伐,严厉批评,责其改正。
“救命药”的作用是救命,救命不需要花里胡哨,需要的是货真价实,药美价廉,换个包装就涨价,是瞎折腾,乱心智,要不得。
杜学峰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