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兴起。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线路不通,喇叭不响,设备闲置,人员缺乏”的现象,昔日响彻农村家家户户的广播“小喇叭”成了“小哑巴”。
不过,在农村,许多人对广播仍有着强烈的需求和情感依赖,希望让沉默的广播声在乡村的田野上再次响起来。
长期工作在农村的沁源县赤石桥乡党委书记王银钢说,虽然农村现在也有电视、电脑,但由于经济制约和习惯因素,农民自费订阅报纸的很少,就算是装了闭路电视,也不可能时时关注收看。而广播更切合农民的习惯,它可以使农民在房前屋后的院坝里,甚至在田间地头边干活边听,方便、快捷地获得信息。听说现在已经有了“无人看管、定时开关、自动播放”的智能广播系统,农民在田间地头以及春耕、夏收、秋播的劳作闲暇之余,了解国家大事,听上一段文艺节目,的确是一种享受。
长治读者 秦风明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