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寨派出所大门紧锁。
8月10日,应县杏寨乡大北头村一村民向本报反映说,该村在近两三年中,每到田头葱绿、青纱帐起,就频频遭受小偷的糟害,所丢财物从三轮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到电脑、手机、电视机,再到粮食和家禽、家畜,无所不有,搞得村民整日里提心吊胆、心神不宁。8月15日,记者赶赴该村,就该村民所反映之事进行了采访。
“远的不说,我就给你说说最近的几件吧。”当日下午4时许,记者刚到村口,向几位闲坐的村民说明来意,一位中年妇女便抢上前来对记者说,“上个月二十几号,丰××骑着他的电动三轮车到地里浇地,把车停到地头锁好后,进了地里把水渠划开,也就是一袋烟的工夫,出了地里看他的车时,到已经不见了踪影;8月2号,张××出来干活,因为怕家里丢东西,一上午回了三次家,结果临近中午第四次回家时,发现门锁已被撬,经清点,丢了一台液晶电视机、一部手机,连同充电器,甚至连家里的狗也被偷走了;8月4号,跟丰×× 一样,邓××到他家地里锄地时,在地头丢了一辆电动三轮车,价值3900元;8月1日中午,陈××骑电动车回家吃饭,他把车停在院门口锁好,回到家里连碗还没端,就听见门口有动静,赶紧跑出去,发现他的车到已经被推离原地十几米了,抬头看时,远远地看见一个人往东跑了……”
这位中年妇女还未说完,一位大嫂突然拉住记者的胳膊说:“这几年我们村遭小偷的害呀,给你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走,到我家去喝点水,我们给你慢慢说。”
这位大嫂说,从2014年夏末秋初开始,大北头村及周边邻近的几个村庄,不论是田间地头,还是门庭户院,就频繁遭受小偷的侵害,失窃案件光她知道的就有二三十起。“我家住的这排共7户人家,这两年中就有5户被偷过。初始,村民被偷后,还打110报案,因为没见过一起案破,小偷被抓,现在人们被偷后,大都自认倒霉,懒得报案了。”
于是,小偷便更加猖獗,光天化日之下就敢撬门入室,进行盗窃。去年8月的一天上午,村民何××在地里劳动,住在隔壁的哥哥听到他家的狗叫个不停,遂到他家探看。进到院里,迎面碰上一青年男子,手里拿着一个什么东西正急匆匆往外走,就问他是干什么的,那男子头也不回,说了句“要账的”,出门便跑了。见此情形,何哥还未回过神来,何家里又跑出一男子,奔出门去,夺路而逃。何哥追出门外,看到何家的彩电和一些小物品已被放在大门口,而何家屋里,已被翻得乱七八糟。
“唉,他们是真正的小偷啊!”大嫂说,“大到摩托、农用车,中到电脑、电视、手机,小到玉米、谷子、白面,还有牛、羊、狗、鸡,见啥偷啥。过去农忙时,我们全家都到地里去。现在我们村里人上地劳动,家里要留人看门,地头要留人看车,即使如此,一不留神,还会遭贼啊。”
据介绍,大北头村位于离杏寨乡东北1公里,全村400多户人家,2000多口人,青壮年大都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老幼妇多以种地为生。记者在该村采访时注意到,该村地势平坦,一望无际,只有农作物长高,才可遮住人们的视线,这可能便为小偷作案提供了掩护,也可能是这里每年夏末秋初时失窃案频发的一个原因。
近两年这里偷盗案为何频发?小偷为又何如此猖獗?带着诸多疑问,记者离开大北头村直奔应县公安局杏寨派出所。然而令记者大跌眼镜的是,至当晚约7时许,该所仍是空无一人,“铁将军”把门……
本报记者 王正炜 文/图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