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 牛力
重修不久、焕然一新的五一路人行便道旁公交站台上,等车的人个个小心谨慎地躲闪着脚下的一片片痰渍。“太恶心了。”这是多数市民看到痰渍时的第一反应。近日,不少市民给本报热线打来电话反映,新修的五一路柏油马路看着“排场”,但干净的路面不时出现“扎眼”的痰渍,特别影响市容。
类似的地方还有不少,火车站前广场、公交站台、商业街道等都是“重灾区”。
7月中旬,在湖南湘潭市火车站男子随地吐痰,被人看不惯推下站台,与列车擦肩险些丧命。可见人们对随地吐痰都很反感,但为什么这个陋习却屡禁不止?
8月14日至17日,记者根据市民反映的几处人们吐痰较多的地方进行了走访。
○现场走访
1 新修路面的痰渍格外显眼
地点:五一路 时间:17时许
14日17时许,五一路的车流量不是很大,行人也不算多。由于五一路刚通车不久,柏油路还是深藏青色,十分干净整洁。
记者沿着路东人行道从广场往北走,不时听到路过行人夸新修的五一路“大气”“路面宽阔,有大城市的感觉”。但没走多远,记者就与痰渍不期而遇:一小片白色痰液还没有完全风干,糊在地面上。也许是因为新修路面的沥青太干净,地上的痰渍格外显眼。走出大约五六米,又见到两处挨着的痰渍,都是浓痰,呈黄色黏稠状,对感官的刺激比较强烈,看着直反胃。
记者从广场沿路走到府东街,地上没有干的痰渍有13处,另外还有一些像是风干的。“新修的路面就有这么恶心的东西,太让人不舒服了。”市民李先生住在上官巷,挨着五一路住了十多年。对随地吐痰,李先生说,“太常见了。五一路修路前,在墙角下、路边时常有痰渍。道路修得再干净整洁,城市建设再先进,人们陋习不改,这个城市还不算是现代的。”
2 40分钟6人吐痰“上火了,我也不愿意”
地点:体育馆公交站 时间:16时30分
公交站台是随地吐痰的“重灾区”。15日16时30分左右,记者来到双塔西街上的体育馆公交站。十多米长的公交站台,就看见6处“新鲜”痰渍。
从16时30分到17时10分,记者在站台站了约40分钟,过去十多趟公交,来来回回的乘客约百余人,有6人随口吐了痰。
“咳咳,噗。”约16时31分许,记者见到一名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记者走过去,犹豫了一下,说“你怎么随地吐痰,不好吧。”男子明显没有想到有人会因为这件事说他,面色有些发红,说“我上火,嗓子发炎了。我也不愿意随地吐痰,实在是嗓子难受。”“那你可以用纸巾包住扔垃圾桶呀。”记者指着站台边的垃圾桶又说。“哦,哦,以后注意。”男子有些不好意思,随口答应着,几步走开到了车站另一边。
过了会儿,又见到两名20来岁后生随口往地上吐痰。记者上前劝说,其中一人有些歉意地表示以后注意,另一人嘟囔着“要你管,又不是我一个”,然后走开了。另一名是位50来岁的女性,听到记者劝说后,转身走开了。
3 商业街上痰渍最多
地点:朝阳街 时间:17时40分
记者在朝阳街看到,地上的痰渍简直是“大军来袭”,每走两三步,低头都能看见痰渍。
从朝阳街建设路口到新开路口,记者遇到3名环卫工。见到韩师傅时,他正拿着扫帚扫垃圾。“朝阳街这块儿的垃圾还有吐痰的真不少。”韩师傅说,这段路是商业街,小商品商铺多,来逛街的市民多,所以吐痰的人也多。“我们也不喜欢清扫痰液,恶心。”韩师傅说,他来朝阳街清扫已经4年了,刚过来时还劝过几次随地吐痰的人,多数都出言不逊,“还有人说,他们不吐痰我们哪有活儿干。后来我也不会说什么了,只能事后清扫。”
4 两平方米见方的地方十多处痰渍
地点:太原火车站站前广场 时间:18时20分
火车站一向是痰渍重灾区,在市民反映中也是重点区域。17日傍晚,来到火车站,站前广场人头攒动,多是乘坐火车的旅客。记者看到,由于环卫工较多,地面上多是干了的痰渍和痰液被清理后留下的印子。进站口处等车的旅客不少,两平方米左右的地面上,记者数了数有十多处明显痰渍。
此外,火车站站前广场痰渍最多的地方要数花池台子旁边,不少旅客坐在台子上休息,面前的地面就成了“痰盂”。
广场上有很多垃圾桶,桶外表和周边地面也有不少痰液和痰渍污垢。“火车站前常年有人随地吐痰。因为都是流动人群,劝也没有用。”一名保安对此表示无奈。
○各方声音
环卫工弄点土清扫干净
从事清扫工作近20年的环卫工人张师傅对随地吐痰非常反感。“这几年还稍微好一些。但每天路上还是有不少痰渍,而且很多是浓痰,里面还有鼻涕,看着就恶心。”他一般从附近花坛弄点土,撒痰渍上,来回用扫帚扫一扫。
在火车站进行清扫的环卫工人温师傅说,环卫工人每天都特别累,人多又杂,今年他分到的是下午班,工作量更是特别大。“每到夏天,吐痰现象比其他季节严重,垃圾桶上也有不少,擦起来特别麻烦。”温师傅说,他们也试着劝说过,但人家不听也没办法。“有些市民往垃圾桶吐,但是又不能吐进去,结果弄得垃圾桶也很脏。”
环卫局最高可罚200元但还是以规劝为主
“随地吐痰确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太原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说,市民走在路上突然遇到这么个情况,无论谁都会觉得很不舒服,而且还有细菌疾病传播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真是不太好管理,现阶段咱们也就是法律约束加教育,以加强教育为主,主要还是要提高市民个人素质,形成好的卫生习惯。”这名负责人说,太原市的果皮箱专门设计过方便市民吐痰的凹陷处,但大多数吐痰的人并不会吐到里头,形同虚设。
2004年4月1日,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通过的《太原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修正)》第四十八条规定,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纸屑、烟蒂和塑料包装袋以及其他废弃物,可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除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外,可以并处1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但并不好落实。只有在像非典那种传染病暴发时期会格外加大管理力度,进行罚款。不过现在随地吐痰情况比以前好了点儿,人们还是比较注意自己在人前的形象的。”这名负责人表示,他们会加大宣传力度,杜绝随地吐痰主要还是得靠个人素质提高,罚款等措施只能是辅助。
医生建议痰液病菌多会影响生活环境
太原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李医生告诉记者,通常没有生病人群中,吸烟者最容易喉咙不舒服、痰多。另外,太原空气干燥,有时市民有鼻炎、咽炎,也会有咳嗽痰多的病症。
“不论健康痰还是疾病痰,其中都含有很多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会通过空气传播,容易造成二次传染,病痰尤其是。”李医生说,虽然痰液病菌不一定就会造成疾病传染,但会影响人们生活环境,尤其对小孩子、病人的健康可能产生威胁。
○相关链接
2016年3月,广东佛山出台规定,对吐痰、扔烟头等常见不文明行为,将会最高罚款500元。
2016年3月,杭州市出台规定,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视为违法行为,将与个人信用挂钩。
2016年8月,三亚市规定,任何个人若有随地吐痰、吐槟榔渣汁、吐口香糖等,将被责令清除并处以50元罚款。
本报记者 冯戎 滑艳兵 实习生 胡雁兰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