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盐”新华社发
近几年来,广东、浙江、江苏、河南、山西接连曝出假盐、毒盐大案,贵州甚至查出“牲畜用盐卖给人用”。记者梳理发现,国内的假盐案件至少可以追溯至1994年,层层监管为何难挡假盐泛滥?
假冒食盐35吨被查专业包装外观真假难辨
今年4月12日,石家庄市公安局、石家庄市盐政管理处联合侦破了一起工业盐冒充食用碘盐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曹某后被检察机关以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逮捕。
石家庄市桥西区检察院检察官秦昕介绍,曹某最开始只是将从他处批发来的私盐,放在自己摊位上销售,后专门从山东购置了成袋的工业用盐以及印有“中盐河北盐业专营有限公司”“河北省著名商标”“绿色碘盐”等字样的包装袋、包装箱,更买来封包机、打包机等工具。
警方和盐政部门在现场搜查发现,半成品工业盐共计13.5吨,成品包装盐多达240箱,合计查获假冒食用盐35吨。这半年间,更有数量不明的假盐流向了普通市民的餐桌。
业内人士指出,工业盐包括亚硝酸盐和含有亚硝酸盐的工业氯化钠等,成人摄入0.2-0.5克亚硝酸盐即可引发中毒,摄入3克即可致死。
利润高达十余倍假盐流入17省市
近3年各地公开报道的假盐刑事案件有数百起,涉及至少17省市。其中,2015年江苏警方破获的案件中有超过2万吨假盐流入北京、天津、山东等地。为何近几年各地制售假劣食盐的违法犯罪不断抬头、愈演愈烈?
——造假成本低,利润巨大。记者了解到,市场上工业用盐每吨售价只要400元左右,劣质工业用盐的价格更低,相比之下,食用盐每吨市场售价超过4000元。
——制售门槛低,原料易得。专家表示,目前市场上用于假冒食盐的主要是精制工业盐、畜牧盐,也有用于饲料添加剂和印染助剂的盐类。虽然工业盐由盐业公司统一管理经营,但购买渠道畅通,很多化工商贸公司都有卖。
——多窝点多模式制假,呈现团伙化、规模化趋势。在哈尔滨警方破获的案件中,嫌疑人拥有6个分散在多处的制假、包装和仓储窝点。
——产销“一条龙”,涉及地域广。在2015年涉及7省市的特大以工业盐冒充食盐案中,涉案团伙不仅通过传统的分销网络和互联网售卖,更勾结长途客运司机将假盐销往外地。
22年难治假盐泛滥监管漏洞亟待填补
业内人士指出,22年难堵假盐上餐桌的背后,是亟待填补的监管漏洞。
据介绍,饲料添加剂氯化钠用于生产饲料和养殖牲畜,属农业部门主管,而根据《食盐专营办法》《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的规定,畜牧盐又属食盐专营的范畴。多头管理往往造成市场监管上的漏洞。
据石家庄盐业部门负责人介绍,除了多头管理,劣质盐尤其容易脱离监管。“对于那些不宜食用的普通工业盐,即不是以亚硝酸钠为主要成分、小剂量就能致死的盐类,国家对其管理更为‘宽松’,多数流向了农村、乡镇地区的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要从源头上保障食盐的质量安全,还须实行更高标准、更加严格的食盐生产管理。目前食盐生产标准相对较低,为适应社会对卫生、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要按照与其他食品一样甚至更高的卫生标准来规范食盐生产。
据新华社电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