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编辑部:
我是灵丘县武灵镇城道坡村村民,名叫李建平。我本想贷款养鸡,却被信用社告知我有10万元“债务”。对此,我很是头痛:至今无法贷款。
按信用社要求,贷款必须有“征信报告”。今年3月23日下午,我到县人民银行填写《个人信用报告》时,被告知已有10万元债务。我一头雾水:我从来没有贷款啊!银行职员提供我的贷款资料是“2014年4月17日,灵丘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发放的10万元其他贷款,2016年4月15日到期。截至2016年1月,余额10万元。”对此,我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随后,我与朋友小杜一起找到灵丘县信用联社讨说法。
是谁冒充我的名字贷款?又是以什么理由进行贷款?县信用联社分管此事的监察室主任王君问明情况后,让我们回去等待消息。一周过去了,未得到消息。我打电话又找王君,王君让我找时任史庄乡信用社主任张某。张某以“查实”为名,予以推诿。后来,又说帮我“抹平”债务。但是,我头上的“债务”仍未消除。我还是贷不了款,贷款真难!我该怎么办?
灵丘读者 李建平
【记者调查】
接到来信,记者赶往灵丘县,找到已经调往该县白崖台乡信用社任职的张某。张某说:“贷款人是李建平的同学。”可是,李建平表示自己根本不知是谁贷的款,“同学”二字更无从可谈。他说:“我贷款就到我们武灵镇,何必舍近求远去史庄乡?!”当记者要求查看李建平的贷款信息时,张某称:“不方便。”记者又问:“还有人反映:两年前,武灵镇的张某与妻子杨某也曾被人冒名贷款10万元,此事就发生在你当时任职的史庄乡。这是怎么回事?”张某说:“这事,我已经处理了,跟他们说好了。他们怎么又谈起这事?!”张某表示尽快抹平李建平名下的债务。
在县信用联社,相关人员以“开会”为由,拒绝接受采访。三个月过去了,李建平贷款一事仍被“搁浅”。
本报记者 李化民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