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下乡时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村民缠住村干部,非要为其解决救济款不可。原来去年7月份,这个村为了将通往村里的道路拓宽,需要占用这家农户的土地,村干部上门做工作时说:“只要你让村上占了地,年底评救济款时保证有你家的。”村民听了这话,就爽快答应了。谁知年底救济款下来后,经过民主评议,分给了村上最困难的农户,这位村干部当初许的愿自然不能兑现了。
其实,这种事情笔者并非第一次见到。少数乡、村干部在开展工作遇到群众有抵触情绪时,他们不是采取以理服人的办法来教育说服群众,而是靠哄靠骗,靠许一些空头诺言来解决眼前困难,至于许的诺言能不能兑现则早就忘了。可是群众却牢记在心,到头来尴尬的只会是乡、村干部。
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干部,应该是通过自身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实践来取信于民,对一时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要耐着性子给群众解释清楚,绝不能开空头支票、瞎拍胸脯乱许诺。如果随随便便乱许诺,让群众的期盼落空,就会增加群众对干部、对政府的不信任感,从而导致干群关系恶化,各项工作更加难以开展。所以,干部在无绝对把握的前提下,千万别对群众胡乱许诺,而要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从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做起,把改进作风的要求真正落到基层,既积极作为,又量力而行,这样才能让群众受益,并赢得群众的拥护。
马韶义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