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微信暴力离我们很近

时间: 2016年04月21日06:04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舆论关注
分享到: 评论:

制图:杨殊宇

    

    近日,有部分微信用户遭到恶意“炸群”:聊天群被密集的表情雨和大量的垃圾信息淹没,正常交流被不断弹出的要挟信息中断,软件崩溃、手机瘫痪,一言不合即“炸”,以“炸”为名勒索,微信暴力的阴霾正在蔓延开来……

卡顿闪退“炸群”实为敲诈

    由于之前被朋友拉进了一个创业群,省城白领贺斌的微信因此遭到恶意“炸群”而频繁闪退。“我平时很少在群里说话,前几天突然看到弹出一句‘再没人说话我就炸群了’。我正在纳闷儿‘炸群’到底是什么,还没等我反应过来,这个创业群便被一连串的表情符号攻占,下起了整屏整屏的表情雨,当时微信就卡得不行,垃圾信息越积越多,到后来索性就闪退了。”
    有着类似经历的还有供职于某金融机构的梁杰,与贺先生不同的是,梁先生在遭遇“炸群”时直呼自己“被绑架了”。因为工作需要,梁先生加入了一个业务交流群,“一开始大家聊天内容都很正常,基本以探讨业务为主,但时间久了,不断有人邀新人进群,群里成员数也慢慢扩展到三百多,杂七杂八的人多了,麻烦就来了。”梁先生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有人竟然在群里发“勒索”信息,声称“如果群主不发大包就‘炸群’”。果然没过多久,此人便一连发送多条成串表情符号,“微信立马就崩溃了,想退退不了,只能重启手机。现在大多数人都靠微信来联络感情,而且维系生意伙伴、开展日常工作等许多事情都需要微信支持,这些人公开在社交平台敲诈勒索,监管部门也应该站出来了。”梁先生气愤道。
    “炸群”这一不道德行为居然也让有些人念起了生意经。记者在某购物网站搜索发现,“微信炸群软件”“炸群代码”等竟然被明码出售,价格在一元到几百元不等,有的卖家甚至公然宣传:“炸群,我们更专业!出售炸弹直接卡死黑屏。”买家还可先行体验效果,嚣张程度可见一斑。与此同时,也有人看准了另一“商机”,逆其道而行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记者看到,与“炸群软件”相伴相生的还有各种“解炸神器”“防闪退软件”等,销量也异常火爆。

封停账号微信祭出重拳

    “炸群”现象频出让不少微信用户对群聊功能产生顾虑,原本为了方便好友间沟通交流而设计的聊天平台竟被少数人歪曲利用,不仅影响其他用户的正常使用,也严重扰乱了微信平台的使用秩序,大大降低了用户对其安全性的信任度。“炸群”对群成员造成的直接滋扰已使其成为网络暴力的工具。
    针对滥用微信群的行为,3月28日晚,“微信安全中心”发布《关于严厉打击微信“炸群”行为的处理公告》,公告称将严厉打击微信“炸群”行为。微信团队表示,近期受到用户投诉,部分用户在微信群内发送大量垃圾信息,造成其他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微信或手机,甚至利用此类“炸群”行为讹诈他人,影响极其恶劣。对此类违规行为,微信团队将根据《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进行坚决整顿和打击。对相关违规用户,将视具体违规程度,按照阶梯性处罚原则,进行包括但不限于限制功能、账号封停等处罚。截至3月28日,已处理涉发布“炸群”信息的微信账号3826个,后续将继续根据用户举报信息,进行不间断处理。
    记者致电腾讯微信客服,工作人员表示,“炸群”并非系统漏洞或黑客行为造成,而是利用代码软件或手动在微信群内发布大量垃圾内容,一般使用表情、字符、换行以及可以触发微信表情雨的关键词等,这样的消息丢到群里,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信息资源,阻塞网络,加重手机处理器负荷;而由于手机的处理能力有限,所以会出现卡屏、闪退或软件崩溃现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面对“炸群”袭击甚至被讹诈钱财时,用户可及时拨打客服电话,将相关内容如实陈述,或通过网络联系客服进行处理,以免遭受财产损失。
    同时,“微信安全中心”发布提示称,“炸群”其实并不可怕。遇到“炸群”时可通过以下方法摆脱危机:一方面可暂时断开网络,重启微信,在微信消息列表中长按此群名字或左划,选择“删除该聊天”,历史群消息会被清理;另一方面可登录微信电脑版,对新的炸群消息进行删除或退群操作,并及时通知微信群主移除发布“炸群”信息者,以免其他用户被“炸群”信息影响。

触碰红线还需法律亮剑

    “炸群”带来的聊天平台的秩序混乱使得微信暴力开始露头,不仅暴露出监管层面存在的漏洞,也折射出某种不健康的社会心理。
    记者发现,发生“炸群”现象的微信群一般以陌生人居多,而且有一部分为临时组建拉人的群。人员组成的复杂性也为微信群的规范管理和成员的身份认定增加了难度。山西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电子商务业务委员会主任迟菲认为,从监管层面上而言,由于微信群属开放性的团体组织,对群成员进行甄别的难度极大,故而对“炸群”行为很难实现有效控制。
    迟菲表示,从法律层面看,“炸群”侵害了所有群成员正常沟通交流的合法权益,属违法行为,应视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处罚。如果行为人涉及金额较小,未达到敲诈勒索罪的起刑点,则属民事侵权行为;如果行为人长期在多个群实施敲诈勒索且证据确凿,同时涉及金额较大,达到了敲诈勒索罪的起刑点,则涉嫌构成敲诈勒索罪,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他建议,微信可以从技术层面进行升级改造,及时更新弥补被不法分子利用的软件漏洞,发现并清理“炸群”者,保障所有用户的正常使用;用户如遭遇“炸群”勒索信息,也可在其所在地报警寻求帮助。
    省社科院哲学所副研究员李玉萍表示,对进群成员缺乏约束给了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随着微信聊天群的迅速成长,大家在利用这一平台时也应更加谨慎,在邀人进群时应多留个心眼儿,同时群主也应负起筛选和监督的责任,对群内成员进行审查,并及时将身份不明的人清理出群,以规范正常的聊天秩序。同时,用户自身也应对聊天群进行筛查,最大程度规避“炸群”风险。

本报记者 郭慧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